清城区举行庆祝第36个教师节大会。黄玉熹摄
■相关
南方日报讯(记者/苏晨通讯员/朱治文)把枯燥的理论变成生动的实践,用音乐感化“问题少年”……三尺讲台虽小,却有曲径通幽之妙。持守着教书育人的初心,清城区大批优秀教师不断探索、锐意创新,走过了从困惑到突破、从稚嫩到成熟的历程,生动地践行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
刘伟嫦:
把红色教育融于实践
组织开展红色实践活动,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讲堂……在先锋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刘伟嫦的努力下,思政课和少先队活动成了同学们接受红色教育的主阵地。
刘伟嫦从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已经16年,任职之初,她也受到过不少学生的“诘问”——“老师,你的课好沉闷啊,听不懂还老是要背书?”“为什么要参加升国旗仪式?好累!”面对这些发问,刘伟嫦一时难以给出周全的答案。她深知,空洞说教、死记硬背,甚至落入形式主义窠臼的“老一套”思政教育方式早已不合时宜。
理论枯燥怎么办?刘伟嫦决定用事实征服学生。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广泛搜集最新的理论热点、时政新闻热点、各类人物事迹等充实课堂,并建立“我想入队”“红领巾的故事”等红色品牌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事例和活泼的形式中受到思想熏陶。
同时,通过大队部建立“荣誉护旗手”“亲子志愿服务队”等红色队伍,家校共建开展了系列红色实践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在行动中领悟爱国、奉献的优良品质。
在不懈努力下,刘伟嫦先后获得省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市级“优秀思政课教师”等荣誉称号;先锋小学也获得广东省“红旗大队”“先进中队”等多项荣誉,真正成为红色教育的“先锋”。
彭德成:
用音乐感化“问题学生”
8月的一天,古城小学音乐老师彭德成迎来了自己曾经的学生小叶(化名),并获悉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今年初中毕业的小叶考上了清远市华侨中学的体育特长班。
回忆起4年前初遇小叶的情形,彭德成依然印象深刻。当时,小叶是全校最有名的“问题学生”——欺凌同学、抢夺财物、顶撞老师,学习成绩不理想。
怎样才能“降服”“问题学生”,提升教学效益?彭德成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创作专长,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育人路径。
近年来,他先后谱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和希望》等70多首歌曲,题材涉及德育、抗疫、创文、环保等。朗朗上口又有新意的原创歌曲,使他的音乐课迅速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课堂。
彭德成还发动学生组建“古城欢乐音乐合唱团”,邀请小叶等“问题学生”加入。在合唱团里,小叶第一次参加校外演出并获奖,第一次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和集体的温暖,意识到努力的价值。彭德成还用自己专研音乐的经历,鼓励小叶找准特长,坚持不懈直至成功。带着老师的教诲,升读初中后小叶每天坚持练习跑步,最终升入高中成为体育特长生。
“尽情尽心尽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和操守。而我的职责,就是用音乐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看到小叶的成长,彭老师感慨道。
杨建娣:
投身科研助力学子享受运动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新北江小学体育教师杨建娣总是忘不了那段“强迫科研”的经历。
在教学中,她发现每年级都有个别无法参与体育活动的特殊体质学生,他们有的罹患先天性疾病,有的肢体残疾,有的体形过于肥胖。因为缺乏运动,这些学生身体每况愈下。杨建娣想帮助他们,但由于生理、运动、体测等专业知识匮乏,一度无从下手。
为让特殊体质学生也能得到锻炼,杨建娣一头扎进书海里,反复研读相关教学书籍,并订阅了一批体育专业杂志。同时,她还带领同校体育教师,启动市级课题《特殊体质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实效性研究》,开展了为期3年的研究。
“我们设计了绳操、球操、柔韧性练习等多种安全、有效的训练方法。”3年后,完成课题的杨建娣对研究成果如数家珍。课题组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措施,使许多特殊体质的学生都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即使完全不能运动的学生,也可以充当“小裁判员”,参与到集体当中。
新闻推荐
漫画/苏连娇在家翻箱倒柜,涂花护照,摔烂屏幕;到了公共场所,游荡在饭馆、超市、火车、飞机,还有地铁搞各种“破坏”。暑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