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高新区目前有17个国家级科技平台(基地)、58个省级科技平台,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增速多年位居清远首位。
2019年,清远高新区辖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05家,占清远市高企总数的33%。
图为清远高新区内设立的人才驿站。
据悉,中山大学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是专注于新药创新创制的联合研究平台。
清远高新区目前拥有17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已成为清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正推动清远市加速“入珠融湾”。
从广清城轨清远站出发,3公里外就是清远国家高新区核心区所在地。2015年,清远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五年来,清远高新区不断争先进位,于2019年成功晋级为全国百强高新区,位列97名,成为广东省内排名增幅最快的国家高新区。
5年来,清远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85倍,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一直保持全市首位,更成功申报成为2019年广东3个获批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的开发区之一,辖区经济发展质量日益提高,科技创新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5年来,清远高新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腹地、粤北区域科技创新产业中心”的战略定位,以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为主要目标,目前拥有17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已成为清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正推动清远市加速“入珠融湾”。
厚植发展优势?成功创建全国百强
上世纪90年代初,刚建市不久的清远还是邻近广州“金三角”的“寒极”。数据显示,当时全省有200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100万人在清远。
改变,迫在眉睫。清远高新区的前身——广东清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应运而生,自1991年成立以来,以全国首创、异地开发、体外造血、工业扶贫特色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1995年,工业化大潮中,农业大市清远开启了向工业化的转型,清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在这片富有改革精神的热土中设立,并在2011年转型成为省级高新区。四年后,经国务院批复,清远高新区正式升级成为国家高新区,这也是粤北地区首个国家高新区。
至此,清远高新区完成了从市、省到国家的“三级跳”。随后几年间,又成功摘得国家火炬高性能结构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业试验区等多个“国字号”品牌。区内华炬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孵化器,并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得“国字号”荣誉5年来,清远高新区全力写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三篇文章,实现全面飞跃。2015年至2019年,清远高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从93.60亿元变成166.96亿元,增长78.38%。
其中,清远高新区2019年的高新技术企业105家、专利授权量1064件,对比2015年分别增长285.19%、281.36%。
清远高新区已成为清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清远高新区辖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清远市高企总数的33%,共有国家级科技平台(基地)17个,省级科技平台(机构)58个。清远高新区也成为2019年广东3个获批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的开发区之一。清远高新区在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细分领域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
清远高新区不断厚植发展优势,于2019年正式跃进全国国家高新区百强,位居第97位,成为全省国家高新区排名增速最快地区。
打造红色园区?注入发展全新动能
9月2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路演”比赛在清远高新区火热进行。不同于常见的企业路演,这是一场“两新”组织竞争性扶持党建项目路演比赛,十多家公司的党支部轮番上阵,展开“疫情防控的先锋堡垒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堡垒”等5个项目的角逐。
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应当是党建最有力的阵地。正如清远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机关党委书记胡春龙所言:“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清远高新区作为全市科技创新主阵地,同时也是非公企业集聚地。近年来,清远高新区积极探索符合高新区“两新”组织特点的党建工作新方法,在2019年创新推出“企业基层党组织党建路演比赛”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在今年全新推出“两新”组织竞争性扶持党建项目路演比赛。
5年来,清远高新区致力打造“红色”园区,聚焦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作风保障。一方面扎实推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模范机关建设,另一方面创新开展路演比赛,并每年举办“两新”组织趣味运动会、经验交流会等。
目前,全区已建成园区党群服务中心3个,“两新”党建工作示范点6个,其中,区本级4个,省级2个。同时,清远高新区深入推进文明单位创建,于今年先后获评“清远市文明单位”“清远市2018-2019年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今年3月,22辆“复工暖心直通车”从清远高新区出发,前往湖北16个地级市(自治州、林区)。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中,清远高新区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省第一个采取“点对点、一站式”集中接回区内90多家企业共计430名鄂籍员工及其家属返岗,出台多项惠企服务政策,帮助企业搭建网上人才招聘平台,有效缓解企业用人难问题。
清远高新区企业服务局科长钟远明,年初作为“企业助理”驻守企业,24小时在线协助解决企业防疫与生产经营难题。他说:“企业信任我们才会找我们,我们定当竭尽全力为企业服务。”
引领清远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体系
清远高新区,这片总面积109.5平方公里,地处清远市最南端,与广州市花都区接壤的土地,占据了清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版图。
清远高新区何以走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
清远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岐贤介绍,五年来,清远高新区积极借助广清一体化的契机,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成功引进了先导稀材、豪美新材、聚石化学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了一批以诺巴特智能装备、巨劲无人机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逐步壮大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5+1”主导产业体系。
在这里,建有百嘉科技创新园、莲湖产业园、嘉福工业园、雄兴工业园、泰基工业园等重点园区,汇聚了先导稀材、豪美新材、聚石化学、嘉博制药、爱机汽配、蒙牛乳业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今年,豪美新材敲响深交所上市钟声,清远首家A股交易所上市公司诞生,东鹏控股、聚石化学的IPO申请也先后获证监会核准、上交所审议通过,成为清远产业发展最亮眼的“名片”之一。
“是清远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我们从广州转战过来的。”聚石化学总经理杨正高一言道出企业发展的关键,“清远的企业服务很到位,企业的合理需求,有关部门都会尽量帮我们协调。”
近年来,清远高新区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招商引商,引进腾讯华南云计算基地、忠华棉纱交易总部等项目50多个。在清远高新区,这里设立了粤东西北地区首个行政审批局,审批事项承诺办理时限比总体法定时限压缩了79%以上。
清远市绚淳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从深圳来到清远,今年疫情期间第一期车间全面投产,第二期也在建设中。“在清远感受到了"深圳速度",企业服务很贴心,各项材料审批非常快。”该公司负责人林海晖说,公司计划2年内实现产能过亿,4年内实现产能3亿到4亿元。
截至2019年,清远高新区核心区1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60.3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总量达43.8%,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城央科技之芯?招才引智推动发展
国家级高新区是一个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助推器”。结合各地实践,推动高新区升级,首先是可申报国家层面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和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扶持资金,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
在清远高新区,截至2019年已汇聚了全市三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05家。这里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小微双创基地2个;有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平台共75个,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多家高校合作共建的三个科技平台于2019年正式启动运营;全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8年居全市首位,并积极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
人才是科技创新之基石。5年来,清远高新区坚持“人才强区”战略,注重打好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组合拳”。
提供购房补贴、提供金融支持、给予生活补助、技术技能人才扶持……今年4月30日发布的《清远高新区激励优秀青年人才创业就业试行办法》推出十项激励措施,并每年设立5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创业就业,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高地。
“"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一切"是出台此次人才政策的指导思想,企业的需求,就是园区出台政策的最大动力。”周岐贤谈及该项政策出台时说。升级国家高新区五年来,清远高新区出台了“产业十条”“科技创新十六条”“激励优秀青年人才创业就业试行办法”系列政策,政策扶持体系逐步完善,在知识产权、人才团队、科技项目方面的奖补力度领先粤东西北地区。
“科技创新十六条”等政策给莱檬(清远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劲松留下深刻印象,他说:“清远高新区对于人才引进和创新支持力度非常大,莱檬生物现有长江学者、教授博导3人,在清远发展很快,未来还将推动企业上市。”
2020年,清远高新区高密度出台了《激励优秀青年人才创业就业试行办法》《促进总部经济及部分行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等多项政策,继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截至目前,全区相继引进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27人,集聚博士、硕士等高端人才200多人。现有省扬帆计划团队3个,省扬帆计划人才工程3个,市级创新创业团队4个,市起航计划人才工程7个,获批市六类紧缺适用人才144人。
观察
在高质量发展中
贡献“高新力量”
清远国家高新区今年“5岁”了。在此之前,它先后经历了“广东清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省级高新区及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历程,深深烙下“改革”“创新”印记。
在清远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清远高新区的“高新力量”同样强劲。
数据可佐证:升级国家高新区五年来,清远高新区“四上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120家增至2019年的210家,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近50%;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增长3.85倍,辖区经济发展质量日益提高,科技创新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扎实的数据背后,凸显清远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蓝图。清远高新区设立了粤东西北地区首个行政审批局,审批事项承诺办理时限比总体法定时限压缩了79%以上,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发展提供充沛活力;坚持“人才强区”战略,注重打好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组合拳”,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潜力;一批新兴产业工程动工建设,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动力,产业新风口逐渐成形。清远高新区已成为清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辖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清远市高企总数的33%,在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细分领域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一大批产业动工建设,将为清远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粤东粤西粤北科技创新发展示范区注入新动力。
激发活力,优质营商环境成效显现。“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一切”,清远高新区先后出台了“产业十条”“促进总部经济及部分行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让各种经济要素充分集聚,更加高效、高质的创新服务,让清远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内核变得愈发活跃和茁壮。
打造潜力,创新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升级国家高新区五年来,清远高新区在知识产权、人才团队、科技项目方面的奖补力度领先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变化、省职教城的顺利推进,众多具有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涌入,正成为清远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保持定力,发展新动能持续迸发。5年来,清远高新区积极借助广清一体化的契机,牢牢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成功引进先导稀材、豪美新材、聚石化学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逐步壮大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5+1”主导产业体系。当前,清远高新区正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五年筑梦,再启征程。如今的清远高新区,已然成为粤北地区创新热极、环大湾区炙手可热的创新高地。面对发展新机,把握“双区驱动”叠加效应,带动自身参与、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清远“入珠融湾”步伐,清远高新区的未来值得期待。
声音
莱檬(清远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劲松:
“清远高新区对于科技创新路线非常坚定”
清远高新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都比较大,领导班子对于科技创新这条路非常坚定。莱檬生物从2019年12月来到清远高新区,看到了清远高新区对于创新创业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目前有长江学者、教授博导3人,也将不断寻找创新创业项目,未来目标进军资本市场,瞄准科创板。
清远市绚淳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海晖:
“服务贴心和快速,在清远感受到"深圳速度"”
2017年在清远置地,2018年拿到所有证照,2019年车间厂房开建,到今年疫情期间逆势建成,当前第一期车间全部投产,马上也开始建设第二期车间……这样的速度非常快了,简直可以说是“光速”,从深圳来到清远,还能感受到“深圳速度”。在落地清远之前,也去了惠州、肇庆、江门等珠三角城市同步考察,感受到清远服务贴心、办事速度快、真诚有效率等,同时清远高新区的地理位置并不偏远,可充分发挥嵌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优势,打造“南清远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广东稳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世顺:
“行政事务办理和优惠申请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公司从2017年进入清远高新区以来,区内的很多相关优惠扶持政策、税收优惠等都享受到了,近年来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等也都为我们企业进行了很细致的普及,在修改营业执照、办理税务资料期间都很畅顺,对于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力度都很大。公司进驻以来,产值增长实现逐年40%左右的上升,未来也有增资扩产的计划,把稳锋电力从基建这一单一主导业务企业打造成相对综合化的企业,形成综合的电力服务平台。
文/图陈国飞黄玉熹曾亮超
编辑统筹:甘韵矶
新闻推荐
东篱俱乐部90名会员周末游清远,观美景品美食好嗨哟 绮丽风光美 乐游不思归
东篱俱乐部会员欢乐游清远。朱宪明摄影“这次清远游的活动真的非常有意义,天气也很合适,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很尽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