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英德市政协文史工作会议在波罗镇举行。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波罗西京古道,总结部署文史工作,参加了文史资料征集的相关培训(详见10月1日《南方日报·英德视窗》)。
文史资料征集是地方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运用,将为文化强市建设乃至英德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强化理念先行。古为今用,是文史资料的价值所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是文史工作的特殊功能和重要作用,“三亲”(亲历、亲见、亲闻)是文史资料的鲜明特点。英德市一直以来重视文史工作,至今已出版数十本专辑。这些成果,记录了英德发展的轨迹,还原并增加了英德历史文化厚度。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下,文史资料为各个领下域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大数据式”参考,系统提炼并加以融合应用,是今后加强地方文化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强化课题意识。课题研究,是加强文史工作的着力点。英德历史悠久,地方文化多元,特色可圈可点。要善于从历史价值与现实需求出发,筛选有价值的重大课题,集中人力物力突破,做出成效。如波罗古驿道,通过发挥省、市文史专家以及各部门作用,已摸清西京古道波罗段走向及遗存情况,包括古道里程约65公里,有24处石壁刻、石碑、石桥等历史遗存实物等,已开发出波罗村长岭段古道、建棠村“皇帝路”等十几处古道,形成了波罗镇河东、河西两条西京古道线路,这些都是保护与利用的基础。此外,“三江”(北江、滃江、连江)流域的社会、经济与民俗,多元的生态文化,农耕文化的特点,等等,都是英德文化的大课题,值得认真挖掘整理,梳理更多历史脉络。
强化队伍管理。做好文史工作,离不开文史工作队伍的壮大。文史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老、中、青优化队伍结构。当前,文史工作者大多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兼职者多,凭兴趣和热情开展工作。要以结果为导向,适当运用考核等方式,强化责任感;引导更多年轻人加入,形成互补关系;既要扩大队伍,又要严把入口关,有针对性补充重点研究领域专家,提升文史工作水平。同时,可以考虑设立专项基金,为文史成果的研究与转化提供切实保障。
以史为鉴、以史育人、以史为用。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加强文史资料征集和保护研究,用足用好英德地方历史文化,是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选项,也是促进乡风文明的必然路径。
新闻推荐
市民在南沙活动现场购买丰收节蔬果。增城5G智慧农业展示区。在增城区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农户向游客展示冬枣等新鲜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