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晶宫溶洞风光。作者供图
范桂典(英德)
感觉很长时间没来宝晶宫了。
想起一句话来:所谓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看别人呆腻的地方!作为英德人,或许觉得宝晶宫近在咫尺,反而常常忽略了这里的风景,以及变化!
以前是常来的,因为工作关系。14年前,英德开展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市(县)工作,我被抽调到创建办,包括宝晶宫在内的景区都为了迎接创建工作加油出力。那时候为了解情况、督促进度、开展检查,到景区只是例行公事,无心看风景。其时,宝晶宫还未改制,门口一座牌坊,山上一方醒目的“岭南第一洞天”摩崖石刻,一条绿荫大道直通宝晶宫洞口,湖是有的,但上面基本没什么项目!
而现在,一切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缘于一个偶然的提议,我们心血来潮决定到宝晶宫闲逛。说走就走。开车进了闸门,到了售票处,已是人头攒动。处暑刚过,气温高达37℃,却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尤其是孩子们抓住假期的尾巴,合家出来游玩。左边山脚,偌大一座玻璃电梯,上面,是高高矗立的玻璃桥。通过验票通道,“隆隆”的车声夹杂着尖叫声传来,快走几步,靠近湖边,几个年轻人正开着跑跑卡丁车蛇形穿梭在轮胎围成的赛道。湖面,影影绰绰的游船,索道上“飞来飞去”的游客,树林间的亲子乐园,还有右上方山腰呼啸而来的过山车,湖岸边上的度假酒店,这些新开发的项目,让老景区焕发出新活力。
穿过林荫道,走近小桥,抬首望,关山月大师手书的“宝晶宫”三个字还是那样熟悉的雄浑气势。拾级而上,来到洞口等候,凉风扑面而来,顿觉精神一爽。排队鱼贯而入,周身被凉风包围,刚才的暑气抛在身后,仿佛进入中央空调房间。
一条古河故道,把思绪带往历史悠久的古人类时代。据考古学家考证,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活,对于研究古人类从山区向平原发展历史性过程意义重大。遥想当年,一个空旷的山洞,就是一个可以生活起居的部落,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在这个世外别域,生生不息,避免风吹日晒雨淋,倒也是一种奇异又平静的生活场景。
宝晶宫是一个巨大的溶洞,也是溶洞奇观的集大成者,进入道路时而狭窄,时而宽敞,曲径通幽,步移景换;钟乳石或直立,或倒挂,或斜出,在彩灯映照下,惟妙惟肖,奇幻瑰丽,不一样的角度就有不一样的观感,好像来到了红尘之外的仙境。每一滴水珠的落下,都在为奇观的形成助力,虽然只是轻轻地“滴嗒”一声回音,却足以带来穿越悠远时空隧道的想象,以及水滴石穿的威力!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惊讶和慨叹,外面看着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山峰,里面却是通通透透的奇迹;表里不一,却可以浑然一体,制造这个宝晶宫的时间,就是一个高明的魔术师,用光阴雕琢一件玲珑剔透的艺术品!
景区是旅游强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强”十多年了,英德市辖的旅游产品愈加丰富,全域旅游正在加快推进,打造全国休闲旅游目的地目标日益清晰,“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更加明显。
作为英德市郊的AAAA旅游景区,宝晶宫承载着一个城市太多的期盼与担当。当前随着文旅、农旅等多元化、新业态的开拓,包括宝晶宫在内的景区,又迎来一次优化升级契机。事实证明,只有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回应消费需求,才能走出一条具有蓬勃生机的特色旅游线路。
这一次“回访”,看到了新的宝晶宫,也看到了英德旅游业的美好未来!
新闻推荐
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英德两试点村积极推进 “碧善计划”项目
近年来,英德市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英德城区和各乡镇社区基本已实现全覆盖。下一步,志愿服务如何下沉到乡村基层,激活“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