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凡
自开展“平安+满意”创建行动以来,英德市水边镇派出所因地制宜,通过建立警务服务微信群,线上线下与群众双联动,提升网上见警率,全力打造“不打烊”警务服务站(详见11月12日《南方日报·英德视窗》)。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作为民心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精准施策,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决信息不对称。随着“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便民政策举措持续出台,办事的便利化水平愈益明显。与此同时,由于宣传渠道以及人员流动快等原因,一些办事流程并没有达到人尽皆知。尤其是偏远基层农村,办事仍依赖熟人社会,难免存在“信息孤岛”。如报道中提到的黄竹村村民,长期在广州居住生活,因求职需要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以为需要本人亲自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实际上现在通过“粤省事”微信小程序就可直接办理。“谁执法、谁普法”。要善于创新形式,把办事流程及时传递,打通政策法规进入千家万户的“最后一米”。
走好群众路线。由于编制资源有限,部门服务力量与服务事项及服务对象总是不成比例,除了镇村干部尽职尽责,还要注重走好群众路线,激发民间力量,提高基层治理效率。如针对当地外来人口较少,宗亲关系较为密切,水边派出所大力发展当地一些在村民中享有较高声望的人员成为治安积极分子,连同村干部和治保主任,与民辅警一起进村入户,将村民矛盾化解在基层,共同参与“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让更多村民参与乡村自治,将有效实现治理效能,促进治理体系建立,助益乡风文明。
统筹兼顾精准施策。现代化网络技术的支撑,有效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政策惠民不断提速。在广大乡村,网络使用也日益普遍。水边派出所按照辖区内7个村委142个村组,对应建立142个微信群和15个行业微信群,实现辖内村民全覆盖,利用微信群大力提升网上见警率。线上得到强化,线下也要加强。目前,乡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在家的老人小孩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或不会使用网络和电子产品的人群仍有相当数量。要建立健全民情档案,精准掌握,动态跟踪,把线下工作做在前面,确保服务无缝衔接,实现真正的“平安+满意”!
新闻推荐
广东德高信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加工部经理、溯源管理部经理林天晓在查看茶树生长情况。今年4月,马春红博士加入稀美资源(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