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对生活困难或患有严重疾病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帮扶。
“告别昨天,走向新岸”“真诚改过,拥有未来”……在英德,有一支分工明确、专业专注、学法守法的社区矫正队伍,他们由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狱警、社会工作者等组成,平均年龄只有28岁,长期为社区矫正对象忙碌奔走,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提升帮扶效果。
笔者获悉,今年以来,英德市司法局多举措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截至11月6日,共办理入矫227人,期满解矫269人。接下来,将通过推动社区矫正委员会的设立,完善社区矫正机构,引进志愿者服务团队,创建“智慧矫正中心”,印发《英德市社区矫正工作手册》等,促进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实现新发展。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邓文燕
通讯员陈纪昔
疫情防控和日常监管两手抓
自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英德市司法局严格落实社区矫正工作场所防控措施,社区矫正工作者各司其职、分工合作,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做好场所消毒、办事人员测温等工作,疫情防控工作从不松懈,确保入矫人员正常入矫,解矫人员期满解矫。
尤其在年初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通过建立“英德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线上工作平台”,积极连线社区矫正对象,了解疫情期间他们的生活状况,开展警示教育和线上谈话。同时,组织400多名社区矫正对象参加“云考试”,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
此外,积极开展临时救助工作。经过排查,共有15名生活困难或患有严重疾病的社区矫正对象需要援助。在做好疫情防护工作的前提下,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给他们及时送上了人文关怀,以及必要的帮扶和心理辅导。
疫情期间,监狱采取全封闭式管理,取消了一切探访。为帮助在押服刑人员和家人视频见面,英德市社区矫正中心积极做好“接线员”工作,共办理首次会见预约登记263次,成功接通视频会见399次,其中单天最高视频会见8次。
购买社工服务协助社矫对象
为给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服务,今年3月,清远地区首个综合性社区矫正心理咨询服务团队在英德建立。通过聘请医务工作者、教务工作者和公安民警等方面的专业型人才,帮助社区矫正对象缓解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素质的良性转化,将他们改造成为心理健康的守法公民。
同时,为深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在英德市普法办的支持下,英德市社区矫正中心制作了宣传视频1部,在市区3个法治文化园、24个镇(街)法治文化园和该中心的宣传栏张贴《社区矫正法》有关知识,发放了5000份普法宣传手册,并在当地电视媒体和户外大型LED广告牌循环播放《社区矫正法》宣传标语,通过全方位的普法宣传,大大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社区矫正法》的知晓度。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社区矫正法》有关精神,英德市司法局通过购买社工服务,开启了社区矫正工作新模式。即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的作用,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协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多举措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今年以来,英德市司法局还通过建立案件研判分析会议制度、建立监狱派驻民警分片式监督管理、强化社区矫正执法力度、开展社区矫正业务培训等举措,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建立案件研判分析会议制度方面,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展开调查评估工作,充分了解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基本情况、居所情况、家庭情况及社会关系、犯罪前的一贯表现、接收地村(居)民委员会和居住同一社区的被害人意见等情况,加强综合研判分析,提升评估质量,严把入矫关口。今年以来,截至11月6日,共完成调查评估案件154宗,召开案件研判分析会议30余次。
由于英德是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为了缓解各项工作压力,把工作做实做细,英德市社区矫正中心建立了监狱派驻民警东、西分片式管理模式,做到不超期办理,出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另外,严格规范执法,截至11月6日,依法发出警告决定书18份,提请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建议书7份;推进“智慧矫正”信息化体系建设,与法院成立信息化联网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逐步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网上交付,切实提高社区矫正信息化水平,提高矫正工作效率等。
6月28日和10月27、28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社区矫正业务专题培训顺利开展。通过培训,梳理了英德市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规范了社区矫正工作,力争将全市社区矫正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新闻推荐
社工站崭新的办公场地。通讯员供图南方日报讯(记者/焦莹通讯员/邵丽冰詹靖)10月29日,历经3个多月精心打造的英德市横石塘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