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心为民的瑶族女党委书记;他是20年如一日群众信赖的“瑶老”法官;她是驰援湖北的瑶族金花……
日前在广州举行的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进行了表彰。其中,来自连南瑶族自治县的李心怡、邓都一妹和房一贵荣获“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黄津通讯员莫莉娜
李心怡:一心为民的瑶族女党委书记
自2016年5月任大坪镇党委书记以来,李心怡在基层一线问民所忧、问计于民,把党的方针政策带入千家万户,增进了当地瑶族群众与其他民族群众之间的友谊,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奋斗。
在上级的支持下,李心怡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努力解决了群众的食水难、行路难、居住难等问题;打造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模范村、规划了大古坳村“云上梯田·鱼米瑶乡”乡村旅游项目等,全力为民族地区谋发展。
多年来,李心怡常深入群众开展“支部书记微讲堂”“瑶老+先生公”“歌堂坪”等多种宣教活动。2019年她受聘为清远市2019年度“基层宣讲能人”百姓宣讲团成员,进机关、入农户宣讲,被评为优秀宣讲员。
她带头走村入户,用瑶语把党的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激发瑶族群众的内生动力,发奋图强,共同奋斗。在疫情防控期间,她手持喇叭担当瑶语“防疫播音员”,走遍全镇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开展防疫宣讲,积极发动群众、引导群众携手战“疫”,营造出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
邓都一妹:驰援湖北的瑶族“金花”
邓都一妹,女,瑶族,2000年6月参加工作,200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连南县人民医院外一科护理组组长。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将近20年的工作时间里,她总是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组织和群众的认可。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2月13日收到组建援鄂医疗队的通知后,邓都一妹没有丝毫犹豫,放下一岁零八个月的幼女,第一时间报名,成为连南3名援鄂医疗队队员之一。2月14日凌晨1:36分接到出发通知,她没来得及与年迈的父母告别。她说:“我是党员,我先上,全国疫情形势严峻,此次逆行,我责无旁贷。”在这次驰援湖北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中,邓都一妹在自己防护服写上“瑶族姑娘”的字样,这不仅是作为少数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更是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见证。
作为一名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瑶族医护人员,她在繁忙的工作中,也将民族团结放在首位。在遇到有年纪稍大的瑶族患者听不懂普通话,与医生沟通有困难时,邓都一妹便主动担当起了“翻译官”的角色,耐心地逐字逐句用瑶语将患者病情、如何用药、日常护理等解释给患者及其家属。
此外,她在科室中要求组员们认真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养成了讲团结、讲政策、讲法制的良好习惯,牢固树立了“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
房一贵:群众信赖的“瑶老”法官
房一贵,男,瑶族,197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1999年7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法学学士,是连南人民法院两个瑶族员额法官之一。2000年7月进入连南法院工作,现任连南法院综合审判庭审判员,一级法官。
在长期的工作中,房一贵根据当地风俗人情习惯,总结了一套涉瑶族案件审判经验,探索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民族调解工作机制并在全院推行:在遇到涉及民族群众的矛盾纠纷时,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善良风俗,以瑶族法官结合瑶语审判调解、瑶族婚俗、瑶族习惯为主的“三结合”特色,妥善化解纠纷。
房一贵长期在民事审判岗位,对调解案件有近乎执着的热情。他总说,连南是小地方,民事案件大部分都是涉及纠葛不清的家事或互不相让的邻里,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案件判了,矛盾可能还在,如果能调解,就能更好地化解恩怨,达成和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凭着这份信念和熟练灵活的调解技巧,很多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被他轻易化解,他任法官以来办理的案件有1000多件,调撤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曾获得清远法院系统“调解能手”称号,也成为了当地瑶族同胞心目中的“瑶老”。
在20年的山区基层法院工作中,房一贵一以贯之的任劳任怨、勤勉踏实、清正廉洁、公正无私。他孜孜以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化解各种尖锐的矛盾纠纷,为连南地区的法治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法治文明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新闻推荐
陈永才正在创作剪纸作品。/视频截图扫一扫看视频“刀、笔、墨、彩,剪出春秋。”这八个字,是陈永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