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市区一商家使用可降解吸管。(记者彭博摄)去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塑料污染治理的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地的商超、书店等场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现在2020年已经过去了,清远的餐饮业、商超等行业“禁塑令”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便利店、餐饮店等了解情况。
便利店、餐饮店:塑料袋随处可见
“我们没有收到相关通知。”清城区升平街一家便利店的老板说,来买东西的顾客一般很少自带购物袋,便利店提供免费的普通塑料袋,并没有换成可降解塑料袋。“其实我们也想不提供塑料袋,但是顾客有需求,我们不能不提供。而且我们又不能像超市那样收塑料袋的钱,会影响生意。”老板说。
升平街还有不少的餐饮店,大多数商家会为打包的顾客提供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要额外多收5角到1元钱。但是往往还是会使用普通的塑料袋。
奶茶店:已有商家换成了可降解吸管
天气寒冷,一杯热饮是许多年轻人暖身的首选。
“虽然纸质的吸管没有塑料吸管那么好用,但是可以保护环境,我感觉还是挺好的。”市民李小姐说。在采访中,大多数市民对禁用塑料吸管表示支持。
不过,对于奶茶店、饮品店来说,禁用塑料吸管有些难度。在市区几家连锁品牌奶茶店,不少奶茶店在盛装热饮时都会选择可降解材料的加厚纸杯,但是冷饮依旧是用普通塑料杯。而塑料吸管,依旧是绝大部分奶茶店的“统一标配”。
“关键还是成本问题。”接受采访的奶茶店老板坦言。他算了一笔账:“100根塑料吸管的价格是7.5元,讲讲价可能还会更便宜一点。但是同类型的纸质(环保)吸管价格16.9元,成本翻了不止一倍。”
不过也有一些商家已经着手改变,在顺盈时代广场的“言叶奶茶店”的门口已经打出了“推荐使用可降解纸吸管,提倡自带杯和袋”的口号,并且提出如果顾客可以自带符合规格的杯和袋,下单还可以优惠2元。
而在另外一家“沪上阿姨”的奶茶店,店员说店里早在2020年10月份就已经接到通知开始改用可降解纸吸管了,无论是外卖还是在店里,除非客人明确提出要求,他们都会优先使用可降解纸吸管。“成本确实会提高一点,但是既然有这种要求,我们当然要执行了。”店员坦言。
农贸市场:可降解塑料袋成本太高用不起
在市区的几家大型超市,购物袋大多已换成可降解塑料制品,并在超市内挂上了“禁塑”宣传标语,在超市内生鲜食品区,可降解食品塑料袋摆放在醒目位置供市民取用。
而在农贸市场则是另外一番场景,基本上没有多少商户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现在可降解的塑料袋太贵了,成本基本在每个1毛5左右,我卖一把菜才赚多少钱?会亏本的。”在三角市场卖蔬菜的一位大姐说。
“我看到过相关报道。”另一位摊主表示曾在新闻上看到过新版“禁塑令”的消息,不过目前由于并未接到明确通知,从成本考虑,还是会使用普通一次性塑料袋。“我每天至少能用掉两三百个塑料袋,而且一直都是免费提供给顾客,要换成那种,真吃不消的。”
到三角市场买菜的市民以中老年居多,在记者观察的20分钟内,一个摊位30名顾客中几乎没有人自备购物袋或者布袋。
“一般也就是下班后把电动车开到这里,想起来要买菜,就顺便捎一些回家,基本上不会带着布袋、菜篮子,专门用来下班买菜。”家住附近的周阿姨告诉记者。
据了解,全球平均每1分钟消耗100万个塑料袋,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回收,而最终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全部加起来可以绕地球420圈。禁塑、限塑的这场“战争”已经是迫在眉睫。
所以,你有自备购物袋的习惯吗?不可降解塑料袋将“退出”商超,你准备好了吗?
统筹:记者黄慧祯
采写:记者彭博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记者/刘洋通讯员/陈学红)为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丰富校园生活,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12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