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辞旧迎新。当日历翻到了2月3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迎来了又一年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春是一个令人遐想、元气满满的节气,无论过往风雨兼程,今日已然重新出发。“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节气的背景,填满希望的颜色,萦绕泥土的芬芳。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是“开始”,是起步,是序曲,立春预示着春季的开始,四季的美好画面从此徐徐展开。
春耕秋狩。古人对立春极为重视,甚至上升到“国家行为”,是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举行祭祀句芒神的仪式,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以此隆重开启新一年的农业生产。古代迎春颇有仪式感。据有关风俗志载,立春前一日,派出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一个人站在田间敲锣打鼓(找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着迎春的赞词,逐个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或众人敲锣打鼓将小孩拜请回家,摆上果品春盘在案等待春到来)。在红纸画的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人牵着牛耕地,人们称其为“春帖子”。春牛图其意在催促提醒人们,新春来临,要抓紧务农,莫误大好春光。
粤北民间对立春也非常重视。以前,村民会在家门口挂青色旗或插青树枝,写“宜春”贴在门楣上;清早,牵牛到田间走走,以示迎春。村民组队游行,一律穿青衣服,旗手擎青色旗帜,号手吹牛角,歌舞队边唱(青阳曲)边跳(云翘舞),有的还“扮色”即化装成戏剧中的人物,齐心合力到附近庙宇将句芒神像及“春牛”接回来,设坛供奉。拜祭句芒神毕,举行歌舞、扮色表演,百姓扶老携幼前来看热闹,把谷、豆撒向“春牛”,认为这样可以消除疹痘。
“春牛”由竹扎纸糊(或用泥土塑)而成,又称“土牛”,里面装满谷粒。迎春拜祭结束时,主持人亲自用“彩杖”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即将开始。如立春靠近农历年腊月十五,鞭打时应站在牛前,示意春耕宜早;如立春靠近第二年正月十五,鞭打时应站在牛后,示意春耕宜晚些;如立春在正月初一前后,鞭打时应与牛并排,表示春耕宜不早不晚。主持人打完后,其他人继续上前轮流鞭打,并抢拾“牛身”落下的泥块或里面漏出的谷粒。回家后,用那些泥块和水涂炉灶、畜栏,将那些谷粒放入谷围,预示着新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种习俗在粤北山区民国时期仍有保留。
立春日,农家喜制春卷。有的是煎薄饼,卷菜肉馅吃(客家人称煎糍);有的先搓湿粉团,在文火锅上旋烙,制成薄薄的春卷皮,然后包菜肉馅或豆沙馅,油炸后透明香脆,色味俱佳。吃春卷时,习惯兼吃生菜,以迎生气。上世纪80年代以来,清远民间对立春仪式有所淡化,有些迎春习俗纳入春节活动中。
牛是乡村传统耕作的主力,民间对耕牛极尊重,往往会将其视为家庭成员看待和爱护。古代除了“打春牛”习俗,鼓励农耕,发展生产,还有泥春牛、画春牛、糊春牛等等,不同的民间艺术,不同的表达方式,都是老百姓对于耕牛的重视和期盼。至于唱春牛、跳春牛,上世纪90年代仍为民间喜见乐闻的文娱活动,在清远客家地区盛行。英德市桥头镇有舞春牛传统习俗,人扮成牛的样子,演绎“驶牛”耕地的场景,当地的村民作主角,吆喝之间既接地气,又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用力”。英德民间认为,立春日的气象与整个春季的气象有密切关系,所以有“最喜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春寒春雨,春暖春晴”“春晴一春晴,春阴一春阴”等农谚。地里基本上是没什么活干了,以往农村还会修田基等农活,只是如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等工作,地块面积大了、田基规范了、水利设施完善了,以前的田间修整活计省却不少。
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天气回暖,大自然在以各种方式,提醒着人们积极行动,顺势而为,种下希望的种子。有一首《立春》(左河水)诗说的好:“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行走在英德乡村,虽然经过前期霜雪天气,树叶草丛枯黄,透过厚厚的覆盖,却让人感到向上生长的力量正在大地蓄势待发!
现实的画面充满热度。今年的立春日,与大年除夕相隔一个星期,春节的喜庆氛围触手可及。农村里的家家户户,还是会不同程度趁墟置办年货,进行着春节家庭生活的种种安排。顾名思义,“过大年”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清远地区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开始“入年界”,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晚“出年宵”,都属于春节期间。二十三日(年二十三)是为“小年”,送灶君上天汇报人间善恶事,修建炉灶人家可以从这天开始,外出人员陆续回归。年二十四开始大清洁,年二十八、二十九炸油糍、糖环、角仔、烘米饼。年三十挂灯笼、贴对联(门神),劏鸡杀鸭做年饭,一家人高高兴兴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给小孩压岁钱,穿新衣,通宵玩乐,油灯燃至天亮。
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燃放爆竹迎新年,称烧“开门炮”,当天要说祝福的话,互相道贺,恭祝新年发财等等。这一天不杀生,一些人家以腐竹、粉丝为菜,谓之“食斋”。年初二聚餐与团年饭一般丰盛……年初四起,妇女回娘家或探亲访友。总之,每一天都是相应的节日安排,传统的过法是按部就班,现在则显得随意许多。
春天来了,每个人的小宇宙,应该都有一幅自我描摩的春天的画面;每个人的前方,都对春天有着未来的预期——但愿春光明媚,祈求和顺致祥,惟盼在新春开好局,走好人生每一步!
新闻推荐
波罗镇举行奖教奖学基金会筹备会议 热心乡贤认捐金额达130万元
南方日报讯(记者/邓文燕通讯员/陈薏冰)1月18日,英德市波罗镇举行奖教奖学基金会筹备会议。波罗镇奖教奖学基金会是由波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