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翠芳为患者做检查。(记者邱炜民摄)3月3日也是我国第22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TO)最新报道,超过全世界人口的5%,也就是4.66亿人患听力损失,其中包括4.32亿成人和3400万儿童。
“造成听力损失的原因,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性的,后天的致病原因中,很多是可以避免的。”清远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翠芳表示,造成后天性听力缺失的原因包括长时间接触噪声导致的噪声性耳聋,药物使用不当,头部外伤,脑膜炎、梅尼埃病、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一些疾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内耳器官的机能退化,也会引起老年性听力损失。
放纵、熬夜最易引起突发性耳聋
陈翠芳提醒,春节过后突发性耳聋患者明显增多,突发性耳聋多数表现为急性的、突然发生的单耳或者双耳听力下降,许多都是睡眠不规律、熬夜、情绪波动、饮食不规律等导致的。
春节期间,陈翠芳收治了不少典型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其中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据患者的家属介绍,春节期间,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这名小患者阿雅(化名)没怎么出门,每天晚上9点多就回房间,父母都以为她早早就休息了,原来阿雅只是回房间玩手机、戴耳机听歌、看剧,直到深夜甚至通宵才睡觉。几天下来,阿雅忽然发现右边的耳朵完全听不见了,家人马上带她到医院检查。
“患者到医院时是右耳完全失聪的状态,幸好来得及时,通过药物治疗,听力恢复了八成左右,但不能完全恢复了。”陈翠芳表示,突发性耳聋越早治疗越好,随着时间越长治愈的可能性将降低,严重会导致失聪,大家应当引起重视。
突发性耳聋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突然发生的听力减退,多数为单耳起病;
2.耳鸣。大部分患者伴有耳鸣,也可为患者的首发症状,甚至有些患者仅表现为耳鸣,随后的检查才发现听力损失;
3.眩晕。多为天旋地转感,伴有恶心呕吐、走路不稳等;
4.不少患者同时伴有耳闷堵、耳胀、耳痛、耳周麻木感等。
陈翠芳还提到,现在年轻人喜欢戴耳机听歌,甚至听着歌睡觉,这个习惯对耳朵的伤害是非常大的,长期下去,可能会造成噪音性耳聋。她建议日常生活中,市民可以遵循“三个60原则”保护耳朵:戴耳机不要超过60分钟;耳机音量不要超过60分贝;不要长期在60分贝以上的场所活动。
掏耳朵的正确方式就是“不掏”
陈翠芳介绍,中耳炎是儿童较为常见疾病之一。因为婴幼儿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游泳或洗澡时,将不干净的水吞咽进入口中,造成鼻咽部的感染;婴幼儿仰卧吃奶,奶汁经过咽鼓管呛入而感染;同时由于咽鼓管短、宽、直,呈水平位置,因此呼吸道受到感染后容易通过咽鼓管扩散到中耳,造成急性中耳炎。
值得注意的是,日常挖耳不当,也可能造成外耳道的粘膜或鼓膜损伤,从而引发细菌感染,蔓延到中耳腔等情况都有可能会引发中耳炎。年前,一位6岁的小患者因耳朵流血到医院就诊,根据家长的讲述得知,家长在家里给小朋友掏耳朵后,耳朵出血,小朋友哭闹不止才到医院就诊。陈翠芳给患者做了耳镜检查,不得了!这位家长掏耳朵不仅把孩子的耳膜捅穿孔了,而且听小骨也被掏出来了一块。最后,小患者装上了人工听骨,但是左右耳的听力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陈翠芳介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用棉签和挖耳勺掏耳朵,这可能都会造成外耳道损伤,甚至导致鼓膜穿孔,所以最正确的方式就是不掏耳朵。“除非分泌物已经在耳孔外面了,可以自己处理一下,耳朵里的异物尽量都不要掏,如果异物影响听力,则可以到耳鼻喉科让医生滴药水处理。”
■护耳小贴士
1、不要掏耳朵
2、远离噪音,较大的噪音会引起噪音性耳聋
3、不要用力擤鼻涕
4、戒烟忌酒,烟酒会造成耳内供血不足,诱发听力下降
5、慎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
6、定期检测听力,耳朵流脓要尽快就诊
7、坚持锻炼,如跑步、打太极等,增强周身血液运行,以改善耳内的营养供应
采写:记者曹成飞通讯员彭可明
新闻推荐
清远房贷市场走访:房贷利率普遍“加点” 放款时间“不好保证”
目前,清远市房贷市场保持平稳,但各银行具体业务开展有差异。(记者陈荣汉摄)1月份以来,多家媒体报道了上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