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黄泥路变成了崭新的水泥路。贺欢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贺欢通讯员/白锡杰)“路通了,路通了!”日前清新区龙颈镇大新村至木古营村的村道顺利通车,让村民对未来发展信心倍增。昔日的黄泥路变成了崭新的水泥路,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还为木古营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畅通的交通保障,助力提速实现乡村振兴。
从大新村出发,沿着新修建的村道上山,经过约15分钟车程,笔者就来到了木古营村。据了解,木古营村作为“清新八大山茶”之一木古营茶的产地,有着数百年的种茶历史,但是由于交通不便,木古营茶产业的发展长期受到制约。
村民祝水兴在山上种植了30多亩茶叶,每逢采茶、卖茶的季节,他就只能利用摩托车进行运输。“以前路是有小车都开不上来的,车胎陷下去很难推出来。我们骑摩托车上来要半个钟左右,现在修了水泥路,就节省了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祝水兴说。
祝水兴介绍,以往为了安全着想,他每年产出的300多斤茶叶要分十多个批次才能运到山下。现在路通了,他对以后的发展规划也更清晰了。祝水兴说,2020年他种茶收入近6万元,今年他希望可以扩大种植规模,鼓劲把收入再往上提,“以后考虑买一台小车,容易把茶运出去,我们摘茶了运输出去,销售就非常好”。
木古营村村民理事会理事长祝啟强表示,路通后,势必为木古营村带来了人气、财气,增强木古营村民发展木古营茶产业的信心。现在,交通更加便利,多了很多外来游客前来木古营村游玩,特别是慕名而来的人,其中不乏一些有意投资的企业负责人。
龙颈镇河东村党总支部书记何创环认为这条路是帮助木古营村民增加收入的“致富路”,不仅能让木古营茶更快更多地走出去,而且能更宽更广地扩大木古营茶的知名度,从而将外面的资金引进来,实现产业化发展。如今,木古营村集体正打算成立木古营茶种植专门合作社,扩大木古营茶种植规模,增加木古营茶产量,打响木古营茶品牌。
据了解,大新村至木古营村的村道全长约3.51公里,按照“四好农村路”相关规定,建设为标准3.5米宽的水泥路。项目于2020年9月正式动工,2021年开始投入使用。
大新村至木古营村村道是龙颈镇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目前,龙颈镇完成了30条“四好农村路”建设,“四好农村路”里程总长达52.347公里。随着太平村至果场、龙颈桥头至曲滩、葫芦坑至五星等30条“四好农村路”的建成通车,龙颈镇铺就的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为乡村发展构筑便利的“公路网”,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兴旺,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记者/樊乾通讯员/李燕)日前,清新区税务局在全局召开“百日春耕行动”推进会暨“十佳春苗”评选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