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救助站将张翠连(中)送回家乡韶关翁源,离别前张翠连对帮助过她的佛冈救助站社工表示感谢。
罗沅琪摄
4月30日中午12时半,在韶关市翁源坝仔镇政府门口,在广州市花都区打工时走失了23年的张翠连(化名)终于回到故土。2020年底,张翠连被佛冈县迳头镇政府和派出所发现后,联系佛冈县救助管理站为其开展寻亲服务。今年4月27日,佛冈救助站成功联系上张翠连家属,并将她送回家乡。
笔者了解到,佛冈县救助管理站自2018年成立以来,通过采用“社工+义工”等寻亲模式开展救助寻亲服务,在内部成立了由救助站员工、社工、志愿者组成的专业寻亲工作组,已成功为10名流浪人员成功找回家人。
失散23年终团圆
“我今年36岁。”如今已经59岁的张翠连记忆还停留在她走失那一年。
1998年,张翠连经历了不幸的婚姻,开始出现精神障碍,此时心灰意冷的她跟着朋友一起去花都打工。在工地上工作了10天后,张翠连失踪了。听到妹妹失踪的消息,张翠连的二哥张明辉(化名)跟其他的兄弟姐妹一起去花都寻找。可两次花都寻亲最终都无果
2020年,迳头镇镇政府和派出所发现该镇有一名疑似患有精神障碍的流浪妇女张翠连。她精神失常,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加之因为流浪多年,她对陌生人戒心很重,不肯透露自己的信息。
无法核查到张翠连的真实身份信息,当地派出所和镇政府只好将她的情况告知佛冈县救助站,并送她到佛冈县慢性病防治医院治疗。
今年3月24日,张翠连正式纳入救助后,佛冈县救助管理站立即为其提供医疗服务和帮她寻亲。工作人员先是通过人面识别、DNA血样比对、手掌指纹比对、全国寻亲网和刊登报纸等技术性手段为张翠连寻亲,但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期间,每周救助站的社工都会去医院探视张翠连,以聊天的方式尝试了解张翠连的经历,让她感受到旁人的关心。在日常的一问一答间,勾起了张翠连的零碎记忆,她陆续说起自己的名字、家乡位置、亲属情况等细节信息。经过数次交谈,工作人员从张翠连的口中得知一个关键信息,她的哥哥叫张明辉。工作人员将这个关键信息和每次交谈收集到的零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将信息反馈给迳头派出所,在今年4月27日,佛冈救助站成功联系上张翠连家属。
4月30日,经佛冈救助站近4个小时的护送,在时隔23年后张翠连终于回到家乡坝仔镇。张翠连刚一下车,嫂子便上前紧紧搂着她,两个儿子立刻跪在她跟前,张翠连似乎已认出他们来,全身激动得不停抖动着她那患有风湿的右腿,但呆滞的眼神中仍流露着归家的喜悦与对新变化的不安。
“你还认得我吗?”“他是谁,你还记得吗?”众人围着她嘘寒问暖,张翠连的姐夫握着她的手,默默地擦去眼中的泪水。当年离家之时,她的两个儿子才10岁出头,如今儿子们均已过而立之年。多年过去,张翠连的兄弟姐妹做梦也想不到还可以找回她。上到60多岁的哥哥,下到1岁的侄孙,她的家人都来到村委接她回家。
已为10名流浪者找回家人
佛冈救助站在内部成立了由救助站员工、社工、志愿者组成的专业寻亲工作组,针对流浪人员个案,制定相应的寻亲工作计划,实施救助。“社工+义工”等寻亲模式开展救助寻亲服务,寻亲工作效率和救助服务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已成功为10名流浪人员找回家人。
寻亲工作组日常与公安机关等单位交换、对接流浪乞讨人员信息,当甄别到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后,工作组成员会与滞留流浪乞讨人员接触、交流,采集其叙述内容,分析流浪乞讨人员透露的地名、人名、口音等关键信息并及时甄别核实,以此综合形成寻亲信息。
在“黄金寻亲时间”内,寻亲工作组发动媒体、社工、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寻亲,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各地志愿者群等全国范围内精准推送寻亲消息。此外,寻亲工作组通过公安部门的支持,进行多次人脸识别比对、采集DNA上传至数据库比对等寻亲途径。帮助流浪人员成功寻亲后,社工也会进行后续跟踪工作。
2020年2月,佛冈公安侦破一起贩卖妇女案件,受害者安徽省籍妇女刘某被解救出来。由于其患有精神障碍疾病无法说出具体家庭住址等有效信息,无法沟通,县救助站对刘某进行情况甄别后将其纳入救助对象。10月19日,在佛冈县救助管理站的救助下,被拐18年的刘某终于踏上归家的路。
接下来,佛冈县救助管理站将加大寻亲专项工作力度,落实好全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不断通过新媒体、新途径,探索新方法、新思路,完善寻亲机制,帮助更多服务对象早日回归家庭。
罗沅琪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程浩通讯员/佛纪宣)为切实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近日石角镇召开巡察整改督查工作座谈会,提供巡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