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黄玉熹通讯员/李丽珍)6月16日,清城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普查结果显示,清城区常住人口为1119901人,相较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10971人,十年共增加308930人,增长38.09%,年平均增长率为3.28%。成为清远市建市以来首个常住人口超过百万的县(市、区)。
人口向核心城区聚集趋势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人口向核心城区聚集趋势明显,清城区东城街道人口十年增长翻倍。东城街道常住人口25.99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14.95万人,增长1.35倍。洲心街道常住人口24.07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10.06万人,增长71.77%。全区常住人口居前三位且超过15万的街镇依次为东城街道、洲心街道、凤城街道,合计67.95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总量60.67%。东城街道、洲心街道、石角镇常住人口分别占全区比重由2010年的13.61%、17.28%、9.93%提高到23.21%、21.49%、10.40%,提高9.60、4.21、0.47个百分点。而其他5个街镇占全区比重都有下降,人口向东城街道、洲心街道集聚明显。
少儿人口比重回升
老龄人口比重加大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21.11%;15—59岁人口占65.5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3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9.4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提高4.81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03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2.2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1.77个百分点。
从平均年龄上看,清城区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是35.02岁,比全国平均年龄38.8岁少3.78岁。从人口年龄构成上看,受生育政策调整影响,少儿人口比重回升;人民生活和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断改善,老年人口的规模及比重加大;劳动适龄人口在少儿人口、老年人口比重加大的影响下,比重有所下降,但总规模依然较大,全区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73.41万人,总量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14.55万人,增长25%。
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上升,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下降。全区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7.91万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56万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9.87万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6.6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5744人上升为15991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2246人上升为13891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5324人下降为35602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7705人下降为23751人。
清城区15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23年,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1.1年。人口素质的提升,为清城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人力资源。
流动人口快速增长
全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2.06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9.9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82.2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提升3.36个百分点,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流动人口快速增长。全区流动人口为34.17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长14.57%。流动人口中,外省流入人口为12.58万人,省内流动人口为21.59万人。
清城区统计局局长张燕芬表示,十年来,清城区人口发展趋势发生深刻变化,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人口聚集进一步增强,城镇化水平稳定提高,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同时,清城区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显现,人口流动加快带来教育、医疗、交通、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清城区要不断提升人口质量、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清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聚焦禽类种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曹菁)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2021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公示公告》,清城区现代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