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寿权创作的立体玫瑰花糖,成了情人节的最佳甜美礼品。
用勺子乘起一勺糖浆开始慢慢画起各种各样的图案。
立体糖画的制作费时长、技术含量较高。
王寿权现场用糖制作出“汕头日报”的字样,祝福汕头日报全体员工甜甜美美。
小孩子们对糖画绝活非常钦佩。
特制转盘里画着很多小动物,指针指到哪只动物,王寿权就能立即制作出来。小朋友都喜欢过来转上一转。
小朋友对精致、美味的糖画爱不释手。
糖画,仿佛一把时光密钥,开启了大人们的记忆之门。
空气中飘着香甜的气息,摊档被孩子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在他们崇拜的目光下,中间的“大叔”以勺为笔,溶糖作画,抖、提、顿、放、收……无需草稿,眨眼之间,栩栩如生的蝴蝶、花鸟、十二生肖一气呵成。“哇!”孩子们发出惊叹。“叔叔,这是我的吗?”“不是,别急,马上来做你的,大家都有,来,这两个送给你……”此时,糖稀还未全干,竹签按在图案上,勺子换铲子,轻轻一推,作品离开平滑的桌面,送到焦急等待的孩子手里。“谢谢叔叔!”“乖,不用客气!”
日前,在汕头购书中心一楼潮汕民艺展示厅,糖画艺人王寿权在大人小孩们的包围圈中亮出绝活。甜蜜的味道、精美的糖画,仿佛一把时光密钥,开启了现场大人们的记忆之门,与童年的场景重合……糖画,是最甜蜜的民间街头艺术,而它最忠实的“粉丝”,就是曾经围在摊前的我们和现在围在摊前的孩子们。
晶莹的糖汁流动于石板之上,和水墨一样起承转合、浓淡相宜、挥洒自如,何尝不是一种艺术创作?糖画这一颇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兴起于巴蜀一带,距今已经400多年历史了。它陪伴了无数代人的成长,糖画虽然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依然在慢慢消失。在潮汕,有一位坚守中的糖画艺人,他就是王寿权。一个绘有十二生肖的转盘、一个炉、一口平底锅、一罐糖块、一把铁勺、一把小铲子、一块石板,就是王寿权的全部“家当”。
糖画艺人是没有底稿的,画稿全在心中。他们汲取了传统皮影制作的特征及雕刻技法进行创作。由于糖浆凝结得非常快,所以绘糖画时,除了过硬的艺术功底,手脚还得麻利才行。在王寿权的糖画作品中,十二生肖是最为常见的,这也是王寿权从父亲王春彩那里学来的。麦芽王氏糖画,传到王寿权已经是第三代。而随着技艺的娴熟,王寿权不再满足于传统题材的创作。他开始自己进行创作,与时俱进,于是有了现在流行的、小孩子喜欢的卡通造型小猪佩奇、hellokitty、叮噹猫、小黄人等。同时,他还进行3D糖画的研究尝试,像立体单车、玫瑰花、花篮以及工夫茶壶茶杯……立体茶壶身上还能“写”字,这是王寿权的“独门奇招”。
在汕头购书中心一楼潮汕民艺展示厅,王寿权现场拉了一个立体花篮,只见他先绘好花篮的圆形花边框,再于中空圆心处倒上糖浆,再手扶已凝固的花边,轻轻提了起来,顿时,拉出了薄如蝉翼的花篮边和底。“拉的过程手要稳,力要均匀,糖浆的温度还要控制好,得多方面结合,一旦一方面不协调就得重新来。” 王寿权告诉记者,立体糖画的制作费时长、技术含量较高,很多人买回家都是当摆件观赏的,一般舍不得吃。由于进行吸塑处理,常温下可以保存月余。
如果说父辈们制作糖画是为了生计,那么王寿权的继承和创新更多是为了不让这门手艺失传,为了守住美好的初心。如今,王寿权经常到中小学教学生们画糖画,同时还应邀到外地甚至国外表演。王氏糖画的名声随着王寿权的跋山涉水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我们的童年回忆,也因为他的守护而甜如蜜。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袁笙
本报撰文 本报记者 陈珊娜
新闻推荐
第三方检测机构“抢人” 检验检测人才供不应求 人才市场上,技工越来越吃香
日前,一场“粤东地区第三方检测行业技术交流会暨行业发展论坛”在粤东技师学院金新校区举行。来自省市食品、药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