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教育惩戒权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制定实施细则,让老师们在面对违纪学生时想管、敢管、会管、并管好,让我们的教育更有尺度、温度与限度。
今年7月,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及相关部门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在随后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进一步表示,将抓紧修订《教师法》有关规定,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的行使。笔者认为,明确教师惩戒权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教师不敢管、不愿管及不善管、不当管的问题,让老师、家长都有把“尺子”去衡量、判断,缓冲家校矛盾等问题。那么该如何确保老师的惩戒权合理合法,并真正落到实处呢?
首先要研究制定教育惩戒权的实施细则。教师惩戒权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尚无具体的规章,体罚等法律概念缺乏严格界定,我国教师的惩戒权的法制缺失现象凸显,监督机制不完善。“严家出好儿,严师出高徒。”教育惩戒重在教育,是出于对学生的关爱、保护,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愿望出发来实施。只有“严师”相伴,教育的学有所成才有所保障。为此,笔者认为,要将“合理的惩戒权”还给教师,首要任务就是研究制定教育惩戒权的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施的范围、程度和形式,规范行使,促进广大教师对学生既热情关心又严格管理要求。
教育惩戒权实施细则中要确定惩戒的对象,违反了哪些规章制度的学生才需要惩戒。要确定惩戒的手段方法,哪些手段方法是属于惩戒范围的。要确定惩戒的程序和规则,怎样进行惩戒,或由谁来执行惩戒,要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惩戒等。同时在制定惩戒实施细则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实施细则制定得越详细越清楚越好。
其次是规范惩戒权的法律法规,推进依法执教。教育的惩戒权要想真正落地生根,发挥有效的教育效果,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规范惩戒权的法律法规,减少教师惩戒的无度或缺失,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而行,从而推动依法执教。我们必须对教师惩戒权概念立法,即在法律上明确提出教师惩戒权这一概念;并对教师惩戒权这一概念进行严格的法律界定。明确教师对违反学校学生规范的学生可采用合理的批评、处罚等手段对其进行惩戒,使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不合理行为。法律法规必须进一步保障教师有效行使教育惩戒权,促进教师敢管、善管,制定教师惩戒学生时的免责条款,高度彰显教师与学生之间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师道尊严。同时,实施惩戒教育,必须要在法律层面把体罚和变相体罚阐述清楚,一旦肆意地把惩戒教育跟体罚或变相体罚相关联或混为一谈,惩戒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再次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惩戒理念。中小学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心智德智尚未完善的青春期孩子,学生的思想体系还没有完全成熟,其心理承受能力、世界观、人生观也不完善,这就赋予了中小学教师担负着重大的教育使命,沉重的教育责任。一方面,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培训,提高教育能力并合理地掌握教育的技巧,树立教书育人的教师形象,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教育惩戒权的合理认识与使用。借助相关的培训让每位教师熟悉教育惩戒的实施细则,熟悉操作程序、方式方法,合理合法的行使惩戒权。同时要引导教师如何处置突发事件,如何处理问题学生。在推广教育惩戒权的实施中要强调教师的责任心,让老师重塑“管学生,是老师的权利更是义务”的意识,让老师坚定自己必须管理好学生的职责,让老师们在面对违纪学生时想管、敢管、会管、并管好,让我们的教育更有尺度、温度与限度。
总之,教育不能总是一味发糖,也不能只有疾言厉色,我们要把教育的惩戒权还给老师,既制定具体有效的实施细则,又规范法律法规,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又注重社会舆论宣传,让教育惩戒真正落到实处,保证每一个想管、愿管学生的老师“戒尺拿得稳,腰杆挺得直”,推动教育健康、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汕头市礐石中学)
新闻推荐
肉价大涨,市民直呼吃不起 汕头市加强调控做好生猪供应及稳定价格工作
近来市区农贸市场猪肉零售价格涨幅明显。本报讯(记者黄泽春实习生黄旭摄影报道)“哇,猪肉越来越贵了!”近日来,不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