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隧道东线现场
羊城晚报讯记者王漫琪摄影报道:国内最大直径盾构越海隧道——汕头海湾隧道工程在9月7日取得新突破:东线隧道主体工程顺利掘进突破2000米,西线隧道工程同时掘进突破1100余米,目前正进入整个项目中堪称“超级难题”的基层突出段作业。羊城晚报记者随工程人员深入海底隧道施工现场,探秘一线攻坚克难的工作场景。
汕头海湾隧道长6680米,盾构段东、西双线各3047.5米,是我国第一条地处8度抗震设防烈度区的超大直径海底盾构隧道,隧道设计为双孔共双向六条行车道,因此采用了国内最大直径的盾构机顶尖技术,工程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羊城晚报记者乘坐施工队电瓶车从汕头南滨路的南岸工区进入海湾隧道东线工地。经过阶段以来的盾构作业,隧道从海床以下13米深的地底由南向北穿越汕头海湾,环状预制板管片一节节地向深处延伸,单向三车道的壮观格局已初显规模。
西侧的西线隧道目前也已顺利突破1100余米,据介绍,由于始发掘进时间较晚,在盾构推进中遭遇了诸多困难和挑战,经过项目全体参建人员的努力攻坚,长约200米的起始段在今年5月中旬安全通过。8月份,西线隧道更创下水下大直径盾构日掘进20米的纪录;随着东、西双线的差距缩小,预计今年11月份西线隧道将到达基岩突出段。目前,东西线隧道盾构掘进总长度已完成逾半的盾构工程量。
经过约十余分钟的车程,羊城晚报记者抵达东线盾构隧道最前端,就在9月7日凌晨,盾构机在此处掘进突破了2000米。身处盾构机中心仓的狭小空间里,记者见到工人们正在更换盾构机刀盘的刀片,尽管启动了鼓风冷气设备,赤膊上阵的工人依然是汗滴如雨。正在指挥的作业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中心仓高温、高湿,作业过程中会有许多泥浆和水,所以作业工人没法穿上工作服施工,“即便穿了衣服也没用,1分钟便全湿透了,非常辛苦。”
“目前东线隧道掘进突破2000米后,遇到的是三段约182米长的基岩突出段,上面是淤泥,下面是高强度的花岗岩石,而且分布不均,如此复杂的地质难题在国内外同类工程中都是极为罕见的。”中铁隧道局汕头海湾隧道工程南岸工区生产副经理陈柏宇告诉记者,在掘进基岩突出段过程中极易出现隧道开挖面失稳、地表坍塌、管片上浮等风险,由于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被业界称为最具挑战性的水下大直径盾构工程。
南岸工区总工程师汪朋告诉记者,这仅182米长的基岩突出段,将是工程最难最关键的阶段。进入基岩段后,刀片磨损严重,经常需要换刀片,通常换一个刀片需要4小时,减缓了掘进速度,每天仅以1米的速度掘进,预计掘进三段基岩突出段需要半年时间。
据了解,汕头海湾隧道建成通车后,将成为联通汕头湾南北两岸、畅通城市发展“大动脉”的全天候过海新通道。
新闻推荐
吃潮汕朥饼,吃的不仅是香味,更是乡味,汕头报业推出中秋融媒创意产品 3分钟手绘视频看“月饼的故事”
吃完月饼逛美景,跟着手绘视频“打卡”汕头。扫码观看手绘视频手绘视频月饼的故事扫码观看明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