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汕头再出发。
作为五大经济特区之一的汕头,38载的砥砺奋进,激活了百载商埠的澎湃动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发展道路。
站在新的起点,汕头经济特区迎来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新机遇,特别是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力建起“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上,汕头应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履行新的“汕头使命”。
担起这一使命,靠什么?靠改革再深入、开放再扩大、发展质量再提升。
改革再深入,让活力特区更“活”。早在特区成立之初,汕头就积极开展改革探索,以多项全国率先的改革举措为特区发展开拓道路:“24小时审批答复制度”首开全国政府机关承诺制先河,率先实施领导干部定期述职评议,率先创立“三三四”“二二六”住房改革模式并在全国各地推广……这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正是难能可贵的“特区财富”。
改革是特区的“根”和“魂”。当下,汕头正大力落实12项创造性引领型重大改革举措,强力推行“放管服”改革、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机制、社会信用奖惩机制、土地空间管理体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基层治理模式等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在推动改革再深入的过程中,唯有紧握改革这一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向改革寻找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才能破解发展的质量问题、效率问题和动力问题,为汕头凝聚起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能量。
开放再扩大,让和美侨乡更“优”。汕头经济特区因侨而立、因侨而兴,多年来,因对外开放积累了深厚的侨乡、潮人人脉,不断引进的海内外有活力的资源要素,为汕头特区发展带来动力和活力,让汕头成为名副其实的和美侨乡,也让汕头更充分地融入国家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目前,汕头拥有保税区、高新区、华侨试验区等平台载体,建好用好这些开放平台载体是“开放再扩大”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加快转型、完善规划、狠抓项目、加大创新力度等措施,做实做强,持续提升开放的力度、深度和质量,优化对外开放环境,更好引领汕头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发展质量再提升,让粤东明珠更“亮”。提升发展质量,必须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一段时间以来,汕头直面问题、寻求突破,而“抓项目、建平台、强产业”正成为破题之举。通过这“三重路径”,汕头将以工业互联网和工业设计为翅膀,着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发展质量,必须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活水”。当前,汕头金融机构正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助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发展瓶颈,全方位提升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主动融入汕头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的实践中。
提升发展质量,汕头正走在创建省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的路上,通过缩减准入负面清单,审批事项应减尽减、能放尽放,加快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良好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提升发展质量,还需在“软实力”上下功夫: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精准创文、常态创文、全民创文,让“文明”和“宜居”成为城市名片;加快打造人才、教育、医疗、商贸“四大高地”,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均衡发展、提升发展能级……
在全面融湾中高质量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机遇,更是挑战。叠加特区优势、区位优势、侨乡优势的汕头,只要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坚定办好自己的事”,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就一定能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汕头篇章”,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全省全域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贡献独特的“汕头力量”。
文/杨可
新闻推荐
日前,汕头市各景区相继开展创建文明和谐旅游景区活动,形成大家共同营造文明旅游环境、抵制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