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应对诉求、精心服务企业,汕头全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真诚欢迎各位企业家朋友把企业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诉求反映出来,对市委、市政府工作以及汕头振兴发展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逐一研究解决,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10月23日,汕头市人民政府发出的《致全市企业家的一封信》,全文831个字,阐述了汕头当前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所迎来的机遇、政府的责任与使命以及最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并号召各位企业家做新一轮汕头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和参与者。
“一封信”发布后2天,汕头出台了《汕头市领导成员联系企业直通车制度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挂钩市领导提出“有求必应,无需不扰”“沉”下身的原则,改变以往“无事也要登门拜访”的作风。
发布“一封信”、开出“直通车”的背后,是汕头向企业征集诉求的诚意,是扩服务、沉下身的真心,也是全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招。以此为圆心,汕头政企将携起手来,共绘发展“同心圆”,共同推动实体经济再发展。
召开三小时座谈会听意见解难题
汕头缘何发布《致全市企业家的一封信》?
时间回到10月18日。当天,汕头市召开一场企业家座谈会,邀请36名企业家代表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现场协调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接近3小时的座谈中,宜华集团等企业、商会协会等代表逐一发言,就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畅所欲言,对推动汕头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机关效能提出意见建议,各功能区、各区(县)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对相关问题一一作了回应。
汕头市化妆品行业协会会长张义强作为参会企业代表之一,对这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印象深刻。
“政府下决心做好营商环境服务,并要求各部门跟进企业诉求,体现了办实事的作风,让我十分触动。”张义强告诉记者,会上不少企业提到的诉求,在会后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履行,如如潮南区立即召集化妆品行业企业开会进行产业对接,汕头市人社局也到协会开展调研,这些都让他充分感觉到汕头政府对企业的重视程度。
就在这场座谈会后的第五天,汕头市人民政府发出《致全市企业家的一封信》。信件发布后,火速在社交媒体上大量转发,收获不少网友的点赞支持,更在广大企业家朋友圈刷屏。梳理信件可以发现,信件内容简明扼要,满满都是“干货”。
“一封信”从汕头当下所迎来的机遇、担负的使命出发,阐述了下好“湾”“带”先手棋、打好发展主动仗、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汕头行动”。
信中指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和使命,市委、市政府秉持“亲商、安商、富商发展”理念,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全力当好企业的服务生。信中还承诺:大力实施减轻企业负担政策措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此外,这封信还向企业介绍了汕头为全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而精准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促进工业企业上规模,促进大型商贸龙头企业发展、拓展和加密港口、航空航线航班等系列政策措施,实施市领导联系企业直通车制度。
“这更加坚定我们在汕头发展的信心。”张义强说。
扩范围沉下身帮企业渡难关强后劲
信中提到的《汕头市领导成员联系企业直通车制度工作方案》,在两天后即向社会公布。虽然“企业直通车制度”在汕头早有先例,但据记者观察,这一次《方案》在不少细微之处有所补充和调整。
“扩”是第一个关键词。《方案》对服务的对象范围进行了扩展,包括重点行业领先企业及细分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上市公司及上市培育企业,进出口额靠前企业及部分重点电商企业,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在建拟建工业项目以及近两年减产面较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过去关注的焦点更多地落在上市企业,这一次我们扩大范围,更加关注那些小升规企业以及对汕头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上。”汕头市工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次《方案》确定了全市四套班子的27名领导挂钩230多家企业,“平均一位领导挂钩8至10家。”
“沉”是第二个关键词。《方案》中要求挂钩的市领导必须“沉下身”——按照“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的原则,做好企业诉求收集。“过去规定了挂钩领导需要定期定时定量地对企业进行走访,有时候也会对企业带来不必要的困扰。”该负责人说。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中附带了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让企业可通过电话或书面直接向挂钩市领导反映诉求。不仅改变以往“无事也要登门拜访”的作风,也解决了企业“不知找谁反映诉求”的难题,体现政府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的真心实意。
《方案》还要求,挂钩的市领导对企业反映的诉求,要力争现场解决,也可签转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并指定牵头主办单位;对挂钩市领导的批办事项,牵头主办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抓,最迟7天内协调汇总初步意见,并与相关职能部门、区县对企业诉求认真进行研究办理。
“我们将每季度收集挂钩市领导处理企业诉求情况,并对挂钩企业名单实行动态调整。各区县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变更挂钩企业名单。”工作人员表示。
出台系列措施促“上规”促消费
真诚服务企业的初心使命,除了落实在行动上,还体现在一系列精准出台的政策措施上。
为加快促进工业企业上规模,做大规模以上工业总量,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汕头市出台《汕头市促进工业企业上规模支持政策》,决定对2019—2021年汕头市新升规工业企业实行三年直接奖励、三年贷款贴息、三年以奖代补奖励,以及对新注册工业企业实行一次性奖励等措施,用于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技术研发、扩大生产、品牌创建、市场开拓、支付融资成本等生产经营活动。
出台《汕头市标准厂房建设和使用促进办法》,提出鼓励标准厂房项目建设,鼓励中小微工业企业、科创企业、创业创新平台经营企业购买、租赁标准厂房,对建设标准厂房项目给予优惠,对标准厂房项目开发建设用地给予指标倾斜等措施。该措施出台实施后将支持分幢、层分割产权,按标准厂房面积奖补、建设资金贴息,引导企业进园集聚,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破解产业发展的空间制约问题。
出台《汕头市2019年度促进进出口和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实施方案》,由市级财政安排资金,对2019年9—12月通过一般贸易进口的企业予以贴息支持,对在2019年10—12月按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方式出口的企业给予扶持,对从事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给予一定比例资助。此举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进出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同时鼓励企业积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更好化解企业出口风险。
从继续增强消费对汕头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出发,汕头市还出台《汕头市促进大型商贸企业发展拉动消费若干措施》,鼓励支持汕头市大型商贸企业发展、降低购车上牌门槛、保持消费稳定增长。其中,政府将根据年销售额和年销售额同比增长率,对限上大型批发企业和限上大型零售企业给予30万至200万元不同额度的一次性奖励。
“希望各位企业家把握机遇,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踏踏实实办好企业。”信件上,汕头发出如是希望。汕头市工信局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措施的出台,都是“真金白银”用以企业发展,能够解决部分企业当下遇到的用地难、融资难、配套难等共性问题。
█记者观察
一“扩”一“沉”
背后的“三颗真心”
11月1日,深圳的企业家们迎来了自己的首个节日——“深圳企业家日”。而在10月23日,汕头发布了《致全市企业家的一封信》。
同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深圳与汕头如心有灵犀般,几乎同时把眼光聚焦在“企业家”这一群体身上。颇具仪式感的两项举措,背后有着同样的深意:发挥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加快经济特区发展。
企业家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汕头在广泛、深入听取企业家意见的基础上,密集出台一系列措施制度,更为清晰地呈现全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路径,不仅是尊重企业家的表现,更坚定了企业家在汕头扎根谋发展的底气和信心,也将吸引着更多企业家来汕创业。
除了聚焦企业家的需求,汕头还聚焦当前服务企业存在的问题所在,对市领导成员联系企业直通车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动——不仅扩增了服务对象,更是变“多走动”为“勿打扰”,并主动附上了市领导的电话号码,真真正正改到了企业心坎上。
这些细微之变的背后正是观念之变。它缘于对自身的反思和检视,更缘于提升精准化服务水平的担当和自觉。而一“扩”一“沉”这两个关键字的背后,正藏着汕头的“三颗真心”——全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的初心,全力当好企业服务生、做好营商环境服务的决心,以及携手企业共同谱写汕头振兴发展的信心。
相信这“三颗真心”,将让汕头政企更有力地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推动汕头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绿衡志愿者走进市区五所学校举办公益课堂活动 给孩子上一堂爱鸟护鸟课
志愿者指导孩子们观看鸟类图片。介绍垃圾分类。孩子们画下蓝天白云。海水退去,迎着初秋的晨曦,一群白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