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疾控中心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监测中,在一名确诊患者家中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这是广州首次在外环境中发现该病毒的核酸片段。消息传开后,针对市民接触频繁的电梯按钮,汕头市许多公共场所及小区物业采取了盖膜、提供纸巾或牙签等“花式防护措施”,千方百计降低疫病交叉感染的几率。那么,日常办公和居家环境中经常触碰的门把手、水龙头、电脑键盘和鼠标等部位应该如何做好清洁消毒呢?疾控专家就此做了详细解答和指引。
疾控专家表示,如果病人用被污染的手触摸了公共场所的门把手,随后门把手又很快被其他人触摸,触摸者又用手触摸了自己的口鼻和眼睛,有可能受到感染。因此,呼吁大家一定要经常清洁双手,在未洗手前不要触摸自己的口鼻和眼睛。公众场所的管理者要按相关指引,对门把手、电梯等进行规范和及时的消毒。市民要注意可能多人触摸的公众设施和物品,如门把手、水龙头、签账笔等,尽量避免接触这些地方。
另外,针对大部分单位工作人员已经返工返岗的情况,专家也专门就疾病流行期间工作场所的预防控制进行了指引。
专家建议,工作人员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发现发热等异常,请勿入楼工作,佩戴口罩,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参加会议时,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食堂进餐时,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专家提醒,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至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每日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服务、安保、清洁等后勤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
本报记者 周敏
■ 链接
正确使用消毒液
专家建议,公共场所环境及物品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消毒方法如下:(一)物体表面。对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把手、洗手盆、坐便器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擦净。
(二)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有效氯浓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为:1、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100比例稀释;2、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3、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片溶于1升水。75%乙醇消毒液可直接使用。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专家提醒,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
新闻推荐
据了解,市城管部门要求全市各单位严格按照废弃口罩的收集和处置通知精神,将“其他垃圾”和“医疗废物”分别进行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