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通过充分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将其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率。
精心选择合作主题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精心选择合作主题,只有合作内容与形式相匹配,才能让小组合作在历史课堂中大放异彩。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发散性的但又紧扣课本重难点内容的话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他们通过合作讨论,真的学有所获。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合作主题:假如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分析天下的形式?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学生要想回答出这些问题,就需要对课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相对于直白的提问,这一问题更有弹性,通过角色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从而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对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分析,使他们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制定合作规则
分组规则
只有科学合理的分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由于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从而达到人人进步的目的。因此,在分组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科学分组,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优差合作、优优合作。
优差合作,即将优秀生与学困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为4到6人一组,它可以把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差异化作互补的优势,通过优秀生的带动、帮扶作用,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
如在学习《百家争鸣》一课时,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这一环节时,由于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优秀生通过合作交流肯定能完善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优差合作,通过优秀生的提示、指导,让学困生能够从时代背景、文化教育的扩展等方面总结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即发展优秀生的自主能力、又提高学困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优合作,即优秀生与优秀生合作,让优秀生得到跨越式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优秀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这一课时,由于本课涉及到的学派人物、学派思想较多,且各有精彩,但作为意在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君主们会采纳哪派主张呢?这一问题极具开放性、灵活性,需要学生具有雄厚的历史基础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此时,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优优合作,实现知识、思维、能力的跨越发展。
讨论规则
讨论是小组合作的一大亮点,也是学生智慧的交流,为了提高讨论的实效性,我们可以先让学困生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秀生总结,也可以让学生先写出来,再发言,这样即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发言,又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小组合作符合新课改发展的潮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汕头市飞厦中学朱铱
新闻推荐
据了解,市城管部门要求全市各单位严格按照废弃口罩的收集和处置通知精神,将“其他垃圾”和“医疗废物”分别进行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