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不少市民喜欢用 APP约顺风车。
近日,深圳一名24岁女教师搭乘网约顺风车被抢劫抛尸,惨案引发了大众广泛关注。在惠州市,也有不少市民看中顺风车实惠、便捷的特点,因而选择搭乘顺风车。上班路上还能挣点油费,一些市民通过注册成为顺风车司机。但是,网约车辆,如何才能远离危险,保障自身安全呢?
网友热议
乘坐网约车多个心眼
5月2日晚上9时多,24岁的女子钟某在深圳南山区独自搭乘一辆滴滴顺风车从家里赶回学校的宿舍。司机潘某当晚通过滴滴平台接到钟某后,将车辆开到偏僻路段,持刀逼迫钟某交出身上财物,之后将钟某杀害。
钟某失联后,家人当晚向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高新派出所报案。南山分局3号晚上通报称,嫌疑人潘某已被抓获。目前,钟某的尸体已经找到。经初步核实,涉案司机是用真实身份证、驾驶证和行驶证在顺风车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但在案发当晚,其车辆牌照系临时伪造。
滴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线下私底下用一个假车牌的话,平台肯定是监测不到的。所以在审核时再怎么认真,再怎么保证证件的真实性,也不可能完全杜绝违法违规行为。”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公众对于网约车安全性的担忧。
网友“爱吃韭菜叶儿的豆包”说:“上周回家,约来的车与平台车牌不一致,果断取消。”网友“晨彦祖”提醒:“女孩子坐车先把号码和车牌截图给亲近的人。”
网友“9deaA”很担忧:“我坐车都会随时打开地图导航,看着司机一路走的路线。但是真的遇到坏人可怎么办呢?”网友“Amy-LMJ”指出:“永远都在说女性应该怎么自保,这样的情况让我们女性怎么自保?简直防不胜防。”网友 “推特之烦恼”则认为,只要弱势人群(如老弱妇孺)有单独和陌生人在一起的机会,就会有安全隐患,跟网约车关系不大。
市民经历
单身女子坐顺风车,偏僻目的地吓坏司机
市民小军因工作原因,经常要出差,广州、深圳、珠海四处跑。常常一个人开车去较远的地方,小军觉得有些寂寞,就在滴滴公司登记,偶尔做一下顺风车司机,搭载一两个顺路的客人。
小军说,搭载顺风的客人,基本上是为了解除寂寞,有一个伴说说话,补贴一下过路费。他曾经在夜里搭载过从深圳回惠州的单身姑娘,他也觉得这位姑娘很勇敢,竟然敢夜晚一个人乘搭陌生人的车。在广州回惠州时,他还曾经搭载过两个年轻素不相识拼车的姑娘,其中一位姑娘居住的地方比较偏僻,汽车在漆黑的小道上走了10多分钟没见到房屋和人影,小军自己都有些害怕,“这姑娘胆子还真大。”
除了自己做顺风车司机外,小军也不时乘坐顺风车去出差。他认为,乘顺风车一是实惠,二是不用考虑停车问题,特别是去广州,停车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有一天晚上,小军乘坐顺风车去广州,开车的竟然是一位女士。小军有些好奇地问她,一个人夜晚开车搭载陌生人不怕吗?女士的回答是她以前当过武警。对于乘坐顺风车,小军个人觉得,单身的姑娘还是不要一个人乘车,虽然出意外的几率很低,但还是尽量小心,不要给一些不法之徒制造机会。
司机行为古怪偏离路线,乘客险跳车
小军的妻子也常常坐顺风车,有时晚上一个人坐顺风车到比较远的地方去。她没有感觉到乘坐顺风车危险,但看到深圳女教师乘坐顺风车发生意外后,她表示再也不敢晚上一个人乘坐顺风车了。
对于市民柳儿来说,最近一次搭乘顺风车的经历让她着实体会到了什么叫心惊胆战。柳儿是个上班族,平时上下班都开车。一次偶然机会,柳儿决定试试用APP打个顺风车。“去的地方比较远,搭出租车很贵,搭顺风车至少能便宜10多20块钱。”柳儿心想,她的搭乘都是有相关记录的,而且大白天的应该可以放心。这一次,柳儿遇到了一个看起来友善的男子,并且安全舒适地抵达了目的地。有了这次经验,柳儿第二次乘坐时就更加放心了。柳儿约的顺风车车主提前来等候,但却走了一条跟柳儿原本设计的不同的线路。柳儿很疑惑,但车主说他走的是一条捷径。车主将柳儿带到了一条她此前完全没有走过的路。更让她心惊肉跳的是,车主的行为显得很是诡异:戴着黑色墨镜,手指不时在车载导航的面板上敲打着,期间还接了个电话,用外地话与对方“密谋”着什么似的。当时,柳儿带着宝宝一起乘车,越想越不对劲,心跳加速。她马上用手机给丈夫发送了约车信息。当时她还纠结着要不要跳车,要不要向车外的人求助。好在,最后还是有惊无险,安全抵达了目的地。“好在是虚惊一场,要是真的遇到坏人,后果不堪设想。”柳儿想起仍然后怕。
律师说法
规范网约车辆管理,亟待出台相关法规
据了解,相对于传统出租车来说,网约车的司机和车辆准入门槛低,注册审核环节并不复杂。记者打开软件看到,注册顺风车车主操作流程如下:填写驾驶人姓名、身份证号,提供驾驶人的驾驶证、行驶证、车辆照片、交强险保单照片等一并上传,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就可以使用了。车主的认证审核是在10个工作日内,由于无需当面审核资料,这就给冒用他人证件注册,或者驾驶非注册车辆接单提供了可能性。
广东宝晟律师事务所律师黄伟?指出,针对女教师遇害事件,网约平台是否应承担责任要看该平台有无尽到严格审核驾驶人、驾驶车辆信息的责任,以及有无提示约乘人相关注意事项等。黄伟?留意到,约乘人在网约车辆时,网约平台提供的信息存在安全漏洞,例如网约车辆拍照中有些数字是被隐去的,这就容易让不法分子钻空子,带来安全隐患。黄伟?认为网约平台应承担部分法律责任。
黄伟?指出,目前国家还未有针对网约车的相关法律法规,网约车市场相对混乱。“任何一辆私家车都能成为网约车,从非营运车辆变成营运车辆,而营运车辆和非营运车辆适用的安全法规是不一样的。”对于网约车辆管理,亟待出台相关法规来规范。目前一些城市已出台相关条例,例如外地车辆不能通过注册在本地成为网约车辆,市民网友了解本地的这个条例后,在网约车时,就能避开外地牌照的车辆,避开安全风险。
网约车辆如何才能让人放心?黄伟?认为,一方面,应该提高网约车辆准入条件;另一方面,加强对网约司机培训,同时还应该提高市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例如,搭乘网约车时,可通过向平台客服求证、核对相关的车辆、驾驶人信息等。当搭乘的路线不对时,提高警惕,晚上尽量搭乘有相关牌照的出租车等。
小提醒
乘网约车如何保证自身安全?
第一步:车辆到达时先对车牌号进行拍照,留存车辆信息;
第二步:上车后,选择坐在后排座位而不是副驾驶座,让不法司机“伸不了手”;
第三步:途中有人拼车,坚决做到不认识不拼车,若拼车,即下车;
第四步:遇到司机“咸猪手”,第一时间报警求助,发送车牌信息,型号特征。
专业人士提出,以上只是应急步骤,正常情况下女性出行最好有男性同事或好友陪伴,避免与专车司机独处一车,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微言微议
“如同菜刀可以用来切菜,也能用来杀人;qq可以用来联系,也能用来骗人。网约顺风车方便了不少人,也不乏有人利用来行骗犯罪。犯错的是人,而不是技术和约车!” ——— “浮慌慌”“约车是个新生事物,但不能放任自流,还是要有一整套有效管理的办法。坏人虽然是极少数,但危害性大,不能因为坏人是少数就疏于管理,应该出台系列的管理程序和办法。” ——— “深圳何生8”“滴滴吸引了很多人赶往大城市以此作为新职业,盘活了一些僵尸车,如何让这些人在大城市变得守规矩是一个课题。滴滴应该查他们的社保,对于没有本地社保的要帮助他们办理,要经常把他们聚起来培训等等。” ——— “斯文论世”
本组文/图(除署名外) 本报记者朱如丹 陈春惠
新闻推荐
一台搅拌机、固体垃圾做成塑胶颗粒、三无胶水黏合……媒体调查显示,造价80元/平方米的低价劣质塑胶跑道中,塑胶颗粒只占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