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垃圾,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垃圾。国外垃圾焚烧厂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我们国家垃圾焚烧厂也有3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我国借鉴新加坡经验,在深圳建设了第一座垃圾焚烧厂,上世纪90年代有了自主研发的设备,但总体发展得还是比较缓慢,属于摸索阶段。
2010年以来,我国才开始大规模建设垃圾焚烧厂,陆陆续续建了100多座焚烧厂,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同时,垃圾焚烧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很多人担心垃圾焚烧的安全问题,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最后大家发现焚烧技术本身是成熟的。比如,我们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已经成功建设很多水平很高的焚烧厂。
最新的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最先进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宜的。我们应该有适宜的标准、适宜的技术与装备建设最适宜的垃圾焚烧厂,同时考虑规模的合理性、工程技术的适宜性、处理设施的可靠性、连续运行的稳定性。此前,住建部在编相应的法则以此来指导我们国家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其中,清洁焚烧是未来发展的主流。
垃圾焚烧厂作为人类各种科技综合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我们给垃圾焚烧厂的定位应该是:它是一种常规的消除垃圾污染,保障环境清洁的城市基础设施。有了这样的定位,我们就能更加理性地认识它。
本报记者袁 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贺小山李燕文通讯员谢思雄何山)11月10日,博罗县2016年中青班52名学员分成5个小组,分赴全县各地各企业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