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珂(左二)在土地整备征拆现场。受访者供图
“最大的收获,我觉得可能还是增强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服务群众的本领。”燕珂,龙岗区委组织部一名干部,今年一开年便抽调到龙岗街道。其间,他主要参与了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龙岗区儿童公园、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部分地块和地铁16号线双龙站等土地整备工作。
“我和整备中心五联组工作人员一道,签署征拆赔偿协议12份,征转土地约137亩,清拆房屋21栋约3700平方米,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燕珂说,3个月的锻炼,他深刻感受到土地整备一线是增长才干的“练兵场”,是砥砺品质的“磨刀石”,自己通过锻炼开拓了视野、磨练了意志、锤炼了作风,而最大的收获,是让他切身体会到党建引领急难险重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作用。
牢记宗旨用群众语言引导群众从群众视角服务群众
“我们在去街道报到当天,就成立了攻坚党支部,举行了集体宣誓仪式,召开了第一次支部会议,重温了《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同志们立志全情投入土地整备工作。在此后的3个月里,支部坚持每周一次会议,抓学习、找问题、学方法、鼓干劲。”燕珂回忆说,成立党支部,最大的初衷,就是要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每个环节的工作中。
土地整备,不可避免要涉及到个人与集体、局部和全局、现在和长远的利益关系。作为一名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干部,如何让自己变得“会聊天”、与群众建立良好的感情,是开好头、起好步的关键。
燕珂碰到的第一起案例,让他印象十分深刻。西湖林场业主陈某很有个性,但其实心地善良。燕珂第一次去拜访时,因为他对政策理解有偏差,情绪一度失控,当着抽调干部的面把打火机给摔炸了,给了一个“带响”的“下马威”。
但燕珂很冷静,“我相信,没有说不通的道理,只要站稳群众立场,学会换位思考,把情况和问题向他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很快,燕珂了解到,陈某原来搞过文化宣传工作,而自己是搞党建的,都是一个系统出身,有种天然的亲切感,从这个角度导入,双方一下就有了很多话题。此后,燕珂连续5次上门拜访,在不断的“唠嗑”中,与业主陈某的感情不断升温,称呼上从“陈总”变成了“老陈”。见时机成熟了,燕珂又把政策摆出来,什么该赔,什么不能赔,一是一、二是二地说清楚,终于取得了他最大的谅解和支持。
“我最后一次去西湖林场,是拆除工作启动那天,我特意一大早就赶过去,因为我知道老人在这里生活了20年,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深厚感情,我要陪他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燕珂说,他反复告诫拆迁队要文明拆迁,陪老人聊天安抚情绪。
掌握方法把党组织打造成攻坚克难的堡垒
在燕珂看来,群众的利益诉求是多元的,开展群众工作也是一门艺术,要一户一策找准路径,要会打组合拳。
“赔偿款谈不拢谈政策,政策谈不拢谈感情,感情谈不拢谈法律法规,法律法规谈不拢再回头谈赔偿款;要学会借力,把政府各部门、大村小村集体、开发商甚至亲戚朋友等方方面面力量凝聚在一起。总之,用尽一切能够想到的办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燕珂说。
在深圳市第三儿童医院土地整备工作中,工作组一度面临征拆范围内测绘编号6祖屋存在权属争议短期难以解决、影响整体征拆进度的问题。燕珂和土地整备工作人员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公证机关和专业律师,并联合区土地整备中心、区卫计局进行多方论证,探索出了采取证据保全先行拆除的新路径,快速推动了该房屋的拆迁,有效搁置了争议,为项目土地整备工作争取了时间、赢得了主动。
同样被抽调到龙岗街道的干部庄秉柯表示,“以前在机关工作,很多工作上面部署下来,一个方案就下去了。到了土地整备中心,到了整个工作的神经末梢,没有退路,你没有往下传的一个空间了,所以这个很考验人。”
3个月的抽调锻炼很快结束了。如今,燕珂从龙岗街道回到了区委组织部。“这3个月的锻炼促进了我的成长,进一步坚定了我把党建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的决心!落实东进战略,需要足够的土地空间,而党建工作就是把这二者有机结合、发挥"乘数效应"的最有力保障。”燕珂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把在急难险重工作岗位建立党支部的经验做法总结好、宣传好、推广好、运用好,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让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都成为打造东部中心、建设“六个高地”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南方日报记者陶清清
新闻推荐
龙岗街道开展集中整治乱搭建专项行动 占道报刊亭住人集装箱一律吊离
本报讯(深圳侨报记者程睛函通讯员杨联彪)6月11日,龙岗街道执法队组织人员开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行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