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搭积木一样建造的深港创新中心。受访单位供图
郭军。受访者供图
1988年大学毕业来深圳后,郭军一直在建设系统工作,经手的工程不计其数,包括将宝安大道与深南大道连通后建成当年全国最长的城市市政道路等,几乎“每一公里都可以讲一个故事”。
“在工程建设领域成绩还不错,鲁班奖和詹天佑奖都拿了。”郭军以为会这样干到退休,2012年却被推荐到前海负责开发建设。
“本来很犹豫,但时任前海管理局局长郑宏杰说"你过去做的都是单个项目,一条路、一座体育场或一栋楼,而前海可以让你系统地开发建设一座新城",这太有挑战性了!”郭军直言那一刻“怦然心动”,决定一试。
如今,已是前海开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前海控股”)总经理的郭军对前海已经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希望能在前海一直干下去,看着它由宏伟蓝图变成美丽现实。
●南方日报记者张玮
“真心觉得前海不错,可以一心一意搞建设”
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郭军,来深圳后相继在建筑设计院、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政府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工作。赶上经济特区大开发大建设时期,20多年里主导或参与了许多标志性工程,比如将宝安大道与“深圳第一路”深南大道连通起来,形成一条长度超过60公里的城市市政道路,以及大运会中国女足六连胜、荣登冠军宝座的决赛场地宝安竹林体育场等。
来前海之前,郭军并未过多关注此地。2011年12月28日,前海管理局全资公司前海控股注册成立,翌年3月开始正式运作,需要大量开发建设人员,郭军此时接到了时任前海管理局领导的电话。
“我们原先在工作上有不少交集,他突然跟我说,前海控股有个负责开发建设的副总岗位需要人,问我愿不愿意过去。”正在犹豫之际,郭军又接到催促的电话:“这有什么好想的,马上准备简历跟领导见面”。
在与前海管理局首任局长郑宏杰面谈40分钟后,郭军被力邀到前海工作。“郑局长说,你过去做的项目都挺好,但那都是单个项目,一条路、一座体育场或一栋楼,而前海可以给你一个新平台,系统性地开发建设一座新城。”郭军“怦然心动”,“我觉得这很有挑战性,就这样来到了前海”。
2012年7月1日,郭军夫妇特意提前到前海看看,结果开车从宝安大道过来,却怎么都找不到进园区的路口。“直到开到鲤鱼门道口,就是现在前湾一路路口,才看到有"前海合作区"字样。园区前面还有铁道口和铁轨,园区里就一条简陋车道,也没划线,眼前是一大片待开发的土地。”妻子看完后对郭军的“新战场”表示担忧,但郭军却有点兴奋,“我觉得还可以”。
回去当晚,郭军迫不及待地在网上查找前海相关资料,找到了国家批复前海的总体规划和深圳市的“一条例两办法”。“真心觉得很不错,特别是将前海管理局设为法定机构,职责主要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这样可以一心一意地搞建设。”
同年8月15日,郭军正式到前海控股报到。他想起调动时,原单位同事提醒“到国企,就不再是公务员,没办法再交流回体制内了”,但此时他已不再犹豫。
“把办公室直接前移到园区工地工棚里”
上班第一天,郭军就在办公场所上感受到巨大落差,人虽不多,但都挤在一个空间,刚开办的食堂小到每天中午大家都要错峰轮流就餐。这还是次要的,更难适应的是部门运作。
成立之初,前海控股仅20多人,郭军负责的开发建设部虽人数最多,成员有来自设计院的、有高学历海归、有搞投资市场化运作的,但没有一个真正搞过政府工程建设管理的。
“政府工程和社会工程有着不同的概念,政府投资项目有自己的管理体系和实施办法,还有配套审计监管等,所以还要先跟他们普及规则,公司本身也还在建章立制、招兵买马。”郭军坦言,最初自己也没适应前海的工作节奏,下班时看到同事们都没走,还觉得有点奇怪。
“后来有个同事说,在前海七点下班,心里会有点惭愧,因为很多事情还没做完。我当时还信誓旦旦地说"我们以后要争取做到准时下班"。”但很快郭军自己也开始加班,甚至走得更晚,“经常一日三餐全在单位解决,夫妻俩一周很难在一块吃顿饭”。
2013年,深圳市政府批复了前海综合发展规划,前海的开发建设全面展开。当时前海管理局还没在前海办公,为了及时处理现场问题,郭军带着开发建设团队直接搬到工地的工棚里,三餐跟施工单位搭伙。
“外界对前海期望很高,当时有些声音质疑前海开发建设落后于政策支持和对外宣传,说两年过去了怎么还没条像样的路啊等,压力确实很大。”郭军说,前海园区是新近填海而成,土层需要沉降固结,工程建设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开工后,真是"5+2""白加黑",节假日都照常巡查工地。”郭军习惯拿着卡片机,走到哪发现问题就拍下来,回去马上研究解决。
但前海管理局总在园区外办公非长久之计,曾在盐田港工作过的郑宏杰提出利用废旧集装箱在前海搭设临时办公区。“我们找到专门制造集装箱的中集集团,对方也很感兴趣。但说以前只做过单个箱体改造,把几百个箱体连接起来做成大规模办公区,从没尝试过。”
最终,前海与中集联手,用333个长度分别为6米和12米的标准集装箱完成了国内首个大规模废旧集装箱再利用。“整个前海管理局加上E站通服务大厅,面积为9000平方米,其中集装箱办公区近8000平方米。”郭军说。
2013年7月2日,前海管理局整体搬进集装箱办公,真正进驻到园区里。
“整栋楼都在工厂装配好,再拉到现场拼起来”
此后,深圳市政府对前海提出尽快“见形象、聚人气、出效益”的要求,但高楼大厦再快也要3—4年才能盖成,前海开始琢磨,能否将规划中一些未来10年内暂时不开发的土地,拿来做临时性经营管理。2013年9月5日前海企业公馆正式动工,并在3个月后开放。
“这是园区第一个企业办公楼群,在它的建设上,我们国内首创1.5级开发的快速建设概念。”郭军说,在我国,土地一般分为1级和2级开发,把山地、水塘整理成可建设用地是1级,在1级土地上盖楼是2级,1.5级则介于两者之间,是在1级开发基础上建永临结合建筑。
“我们当时设定土地使用期限为10年,采用BOT模式,前海控股出地,万科负责投资建设运营企业公馆,按照独栋别墅式设计,总面积为64000平方米,很快吸引了招商、汇丰、恒生等境内外金融机构和一批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入驻。”郭军说。
翌年,为给香港青年拓展发展空间,前海又策划建设了深港青年梦工场,为深港青年提供低成本创新创业场地。“8栋楼,27000平方米建筑,58000平方米用地,从规划设计到品质把控都是请香港建筑师做的,还首次采用建筑师负责制。”
2015年,前海加挂自贸片区的牌子,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启动自贸区新城大会战,成立了新城建设指挥部,将前海控股、市建筑工务署、地铁集团、招商局等四方面军拧成一股绳,郭军感到“新城开发进度明显加快了”。
此时前海管理局的人员也不断扩充,旧集装箱办公区日益拥挤,开始谋划深港创新中心项目。
郭军说,2016年10月投入使用的前海深港创新中心,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模块化装配式建筑,同样具有极高的创新性。
“它是将整个办公空间,包括地板、天花、墙面甚至灯具、空调等,全部在工厂做好再整体运过来,现场只需要把管线接口拼接起来、外墙幕墙装配好,以及进行室外配套工程即可。”郭军说,用“一夜之间,平地起楼”来比喻可能夸张了些,但比传统工序快很多。
由于预制装配很多是工业化生产、流水线作业,又是产业工人制作,所以不仅周期短,且工程质量品质有保障。“这个项目的总面积达到33000平方米,绝对是全国最大规模,雄安新区和香港发展局也专程来考察过。”郭军觉得很有成就感。
“你亲历过它的每个变化,就一定会产生感情”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一张白纸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我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开发建设从零开始,用新规划、新理念建设新城;二是更深层次的,即前海没有传统的条条框框约束,要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构建新运作发展模式。”
郭军很在意“创新”二字,除了对建筑技术本身的创新,前海在建设管理程序上也有许多突破之举。比如,政府投资项目传统流程是先做项目建议书,审批后再做工程可行性研究、委托勘察、委托设计、概算报审等,然后编出工程量清单去招标,再施工。但如果按这个模式,就无法满足前海建设进度需求,所以提出“叠加推进,合并了一些环节”。
再比如,之前深圳几乎没有哪个政府工程专门委托国际工程咨询,但前海开了先例。“前海的工程纵横交错、上下叠加,边界条件相当复杂,建设主体多元。谁先做谁后做?边界如何划分?技术如何衔接?都没经验,后来我们通过国际招标,引进了全球知名的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来助力。”
郭军说,前海对于建设品质的要求极高,即便是社会投资项目,也都要求其委托有影响力的设计师来创作,在施工队伍上则基本选择了大央企,“基本上是顶配了”。
今年,郭军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前海又被赋予城市新中心的新定位,园区规划也做了调整,包括增加城市功能性公共建筑,比如国际会议中心、演艺中心、博物馆、科技馆、国际学校和国际医院等,今年已全面启动前期策划规划研究,还调整职住比例,准备建设一批高端人才住房。
“初步定下怎么建了,正在研究如何让城市功能和城市容貌更协调,以及和既有写字楼或其他服务设施融为一体。同时,由前海控股负责建设的前海自贸大厦、前海法治大厦等也都进入收尾阶段,即将交付使用,这些都是永久建筑。”
在前海工作6年,郭军亲眼看到不少领导和同事积劳成疾,“但看着一片荒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矮到高,且每个建设环节都亲历过、设计过、投入过,还是很有感情,总想多为前海做些事情、添砖加瓦,让前海早日建成”。
郭军笑言,自己来深圳已30年,从未清闲过,在前海尤甚,但他希望能在前海一直干下去,干到退休,把未来的工作时间都交给前海。“这是真心话,前海美好蓝图时常浮现在我脑海,我愿意为前海创造美好未来”。
新闻推荐
我国首座超大城市内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 能发电供水 可观光休闲
9月25日,深圳抽水蓄能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南方电网投资建设的首座全面国产化蓄能电站全面投产。深蓄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