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记者 文灿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深圳中心区灯光秀的总设计师陈海燕,请她独家解读灯光秀背后的故事。
本科与硕士皆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总设计师陈海燕,与记者想象中的总设计师,有太多的不同。
以平日灯光基础模式为主
“我特别想让大家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灯光秀,也不仅仅只有15分钟,而是整个夜晚都属于深圳市民。”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光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清控光电研究院副院长陈海燕表示,这个项目是长期为老百姓的夜间生活服务的。深圳福田中心区景观照明项目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平日灯光基础模式,另一部分灯光秀模式。而实际上,第一个部分才是我们投入更多精力,也更期待大家能够因此获益的部分。
“未来将会形成以平日灯光基础模式为主,灯光表演为辅的运行模式。”陈海燕说,灯光基础模式以静态为主,展现建筑本身和空间的特征;而灯光秀模式则是一个高潮点,以动态为主,就像建了一个全景电影院,让老百姓置身于场景中体验观赏。
打造360度沉浸式观感
灯光秀模式的整体定位,是以《深圳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中对福田区提出的“大气福田”展开的,当时我们研究了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的照明,实地考察的时候发现,福田中心区的空间格局和建筑很有特色,跟其他城市相比是与众不同的,我们把它定义为双维度空间。
陈海燕表示,第一个维度,是横向270°的建筑围合空间,形成一种环绕视觉效果,在市民中心和莲花山顶,都有这种感觉,空间的前后层次和包围感很强,利用这个特点,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互动媒体,在设计画面形式的时候,很多场景有意引导市民转头观看,引领人的视觉。
同时,利用高达600米的平安金融中心、莲花山顶两个制高点,与群楼形成二维空间,这个是纵向的维度,具备更丰富的表演形式。它们本身也是有视觉关照的,我们采用激光,实现平安金融中心与莲花山之间2公里灯光互联。
同时考虑观景和节能需求
“在设计的同时,我们充分应用了新技术。”陈海燕表示,参与联动表演的楼宇共43栋,分为山海之城、改革之窗、创新之都、和谐之境四个篇章。我们的展示面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而是附着于城市空间的立体界面,需要考虑它的尺度、纵深以及单体之间的差异和复杂性。
陈海燕介绍说,同时还充分考虑如何减少光污染和光干扰。首先是依据区域属性设置合理指标,严格按照《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中的要求,对亮度进行控制;采用高效节能的LED光源、灯具和电器附件;同时通过分模式、分时段的场景控制,节约能源。照明模式还有一个叫作屏保模式,就像电脑上的屏保一样,底色是暗的,有图案的地方是亮的,但整体亮度很低,通过图案缓缓动态形成一幅唯美的画面,既考虑了观景的需求,又考虑到节能的需求。
除了节能之外,也充分考虑到灯光对于人的影响,LED是可控的光,除了亮度、色彩、动态是可控制的,通过对透镜的合理设计,还可以通过配光来控制光的强弱和方向,所以一方面,我们通过视线分析,论证什么地方是观看的主要视点,那么设计的每一颗灯珠,中心光强都集中在这个范围,对于这个视角视野以外的上射光和下射光,是有严格控制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光形成逸散,使影响最低。
另外表演界面全部面向广场空间,楼宇之间和南侧面向住宅组团的建筑面,没有设置表演模式,就是为了不对住宅造成影响。
新闻推荐
■延伸阅读9月23日,广深港高铁正式通车,这使得深圳核心城区福田与香港核心区域的时空距离,缩短至一刻钟内。“中午在香港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