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智惠民生大超市”线下大卖场活动,百个优选项目供社区挑选。
深圳晚报讯 (记者 马琳洁 曾贤平 通讯员 许秀丽 郝晓荻) 今年8月底,南山区第二届“智惠民生”微实事大赛总决赛圆满落幕,评选出了20多个精品项目。记者从南山区民政局了解到,多年来,南山区探索以民生微实事提升民生福祉,创新管理模式、供给机制、监管体系等,形成了科技促民生的“南山路径”。
科技促民生
让社区居民生活更美好
在南山区开展民生微实事过程中,先以制度为引领,创新项目管理机制,颁布《南山区民生微实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1+3”规范性文件,出台《南山区民生微实事项目库管理规定》《南山区民生微实事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南山区民生微实事工程类项目管理规定》等细则,提供全流程操作化指引,初步搭建一个较为科学完整的政策体系。
作为深圳的科技大区,为提高项目质量以及服务供给,南山区连续两年举办以“科技”为导向的“智惠民生”微实事大赛,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以大赛为平台,广泛动员辖区企业、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参与,把科技资源引入民生服务领域,探索出“科技促民生”的实施路径。
今年共有1241个参赛主体提交了1386个参赛项目,极大地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通过举办大赛,南山区建立起区级民生微实事项目库,将一批专业水平高、民众需求高、服务效果好的项目建设成为政府的“配菜菜单”,丰富社区居民的选择。同时要求每个社区每年至少从项目库中选取2个项目落地实施,并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督促落实,大大激发了民生服务供给主体的参与动力。
“科技促民生”在大赛中得到充分体现,如“自闭症陪伴机器人”“肿瘤筛查项目”“健康管理平台”等一大批本土企业的科技项目、科技产品进入社区,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大上的民生服务,既体现区域特点,又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追求。
智慧管理
提高民生工作效率
在项目管理上,南山区也充分利用科技的“智慧”,创新项目运营模式。如按照“互联网+政务”的理念,结合“智慧南山”项目,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优势,搭建民生微实事应用管理平台,使项目征集、遴选、审批、实施、评估和监督等流程电子化,实现民生微实事项目全程线上办理,有效减少区、街道、社区跨部门线下报送文件的情况,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腿”“让工作人员少跑路”,提高民生工作效率。
规范项目实施程序方面,南山区通过信息化、标准化的手段,将项目内容、经费、服务人群及效益等因素进行交叉比对、统计和测算,规范项目实施程序,确保服务过程公开透明,便于群众参与和监督。同时通过平台数据累积,逐步形成民生服务大数据,通过服务数据和定位的分析,形成全区服务需求的可视化地图,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
近几年来,南山区民生微实事从硬件改善向服务改善转变,形成了“南山特色”:项目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度累计实施微实事项目1779个,同比增长46.8%;今年仅前7个月,实施项目就已达1634个。项目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由以工程类项目为主向以服务类项目为主转变,满足更多居民的实际需求。2017年民生微实事中服务类项目1204个(占比67.68%);工程类项目345个(占比19.4%);实物类项目230个(占比12.92%),共涉及金额1.065亿元,民生服务的品质和民生资金的使用效率极大提升。
新闻推荐
南山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会议召开南山签订责任状 全力“提速”四经普工作
为确保四经普入户清查工作如期完成,本周二下午,南山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会议召开,对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进行再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