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雨
“梧桐山下,南山坡啊,山下有条深圳河,河水东流沙头角……”一曲优美的山歌飘荡在梧桐山的绿色山峦间,随着沙头角的海浪时起彼伏,荡气回肠而又扣人心弦。这就是将客家文化和疍家文化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盐田山歌,是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一曲山歌,就好像一坛陈年的醇香,浓郁的酒香溢出盐田水的温柔;一曲山歌,就好像一串串传统的脚印,客家人的足迹在这里停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路走来一路歌。”这里描述的就是盐田山歌。盐田山歌是指在盐田区域广泛流传的客家山歌、九龙山歌、渔歌、哭嫁歌等民歌,分别用客家话、粤语、福佬话来演唱,曲调各异别具特色,而其中以客家山歌为主。深圳东部沿海各个渔村语言基本以客家话为主,沙头角的祖先300年前从粤闽赣客家地区迁徙而来,从而带来了客家山歌。客家山歌也是人们在拓荒耕种的艰苦劳作中,抒发情感丰富生活而唱的歌曲,在以前山歌很盛行的时候,几乎人人皆会唱歌,人们喜欢把平时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对生活的感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都用山歌的方式表达出来。来自文化源远流长的客家人,山歌更以七言歌为主、每四句为一小节,一首山歌可分为多个小节。
客家的祖先迁徙到靠海的盐田之后,在出海捕鱼等劳作中依旧保持着唱山歌的习惯,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从深山走到了大海边,再加上融合了当地疍家文化、广府文化等各种文化,从而有了自己独特风格的盐田山歌。盐田山歌既有来自高山客家山歌的高亢,也有来自大海一样的柔情;盐田山歌沿用的基本是梅县客家山歌的曲调韵律,与讲粤语的疍家人所唱的咸水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之后有了更多的变化,种类更多了,涵盖的文化内容也从内陆文化拓展到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盐田山歌不仅包含了渔民在常年的劳作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心的世界和欢乐,在艰难的岁月里赋予了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例如在婚嫁仪式上,当新郎新娘来了,小孩子要唱《祝贺歌》;结婚之前,他们要请新郎家中比较德高望重的老人给他们边挂蚊帐边唱《挂帐歌》;铺床的时候要唱《铺床歌》;新郎新娘入洞房的时候,主婚人要唱引新郎新娘入洞房的歌……在丰收的节日要唱歌、在每年的各种喜庆节日里要唱歌,山歌贯穿着盐田人的生活!
“千年榕树共条茎,天下客人一家亲,千山万水难阻隔,隔山隔水共条心。”“山歌一唱笑连连,唱得客家大团圆,各位听了身康健,万事如意乐无边。”“鱼爱水来鸟爱林,客家乡亲爱乡音,永远不忘客家话,山歌连情心连心。”一首首婉转动听的客家山歌,不仅给古时候在山上和海里艰苦劳作的人们带去了欢乐和幸福,也让远在他乡的客家人从歌声中读到了家乡的情怀、对家乡充满了浓浓的思念,维系着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天下客人一家亲的思乡情。有着大山一样胸怀、有着大海一样柔情的盐田山歌,传承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期待作为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盐田山歌源远流长!
新闻推荐
大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文体中心)创作的《燃烧吧!卡路里》获得青年组金奖。“每天起床第一句,先给自己打个气……燃烧我的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