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佳佳 通讯员 陈良华)自从网购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电商平台上的商家便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随着“双十一”脚步的临近,各大电商平台又纷纷使出“杀手锏”,吸引消费者眼球。可是,商家们标出的“折扣”,真的优惠吗?记者日前展开调查,发现部分商家通过“虚构原价”等手段欺瞒消费者。
虚构原价等违法行为频现
记者走访发现,多数市民表示会购买折扣高的商品,有的市民也表示,哪怕有些商品暂时用不到,也会先买下来。商家给出大折扣,消费者是否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呢?真相并非如此。“超过40%的商品,价格确实在促销期间是下降了的;还有36%的商品,它们的价格没有变化;更为恶劣的是,还有20%的商品,价格在促销的前一天,突然上调价格,在促销活动当天恢复原价,但商家对外宣称,已经打了对折。”昨日,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电商处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昨日于电商处监测平台中发现,今年京东“双十一全球好物节”上有一家深圳男表品牌,名为“TIMEMOHINE”,页面上显示“该商品正在参加京东双十一大促”。记者随机点开一款男士手表,发现其价格于近日发生了明显的异动。从监测平台的监控数据中可见,10月期间,该男表价格约为596元。11月1日,价格突然上调至1490元。
“是否属于违法行为,需要进一步认定,但明显是欺骗消费者,这是商家的问题,电商平台也有一定的责任。”电商处工作人员表示。随后,监管人员调出了该手表商家的注册信息。记者看到,企业名称为深圳时机表业有限公司,营业执照注册号:91440300082450266G,法定代表人是黄志伟,营业执照所在地在深圳市福田区,企业注册资金为100万元。
“双十一”价格监测将持续一个月
监管人员告诉记者,如果认定是虚构原价等违法行为,便违反了《价格法》的相关规定,可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进行处罚——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据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电商处透露,他们已从10月25日开始监测,计划持续一个月的时间。于2018年“双十一”价格监测中,计划监测商家(网店)600家,监测商品1200个,包含11大行业、41个商品类目。以天猫(淘宝)、京东为主,主要目标为销量比较大的“头部”卖家,每个店铺选取其首页最畅销的两个产品。每一次价格有变动,系统便会自动抓取电子证据。
“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前夕的10月30日,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电商处召集了电子商务协会、跨境电商协会、微商协会、腾讯、天虹、走秀、美团、京东、苏宁、58同城、深商E天下、敦煌网等行业协会及重点网络交易平台企业进行行政指导。会上,电商处通报了2017年“双十一”期间及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涉及质量、价格、宣传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价监局向电商企业进行价格政策解读及价格违法案件分析。
新闻推荐
日前,深圳市福田区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节暨第二届STEM教育嘉年华于福田区科技中学开展,本届科技节由福田区教育局主办,以“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