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深圳大学城“桃源杯”半程马拉松在桃源街道大学城欢乐开跑。
南山区桃源街道下辖龙光、珠光、平山等12个社区,辖区内有清华、北大、哈工大、南科大等高校,还有智园、智谷、云谷等高新技园区,街道社区、园区、校区三区聚集特色显著。为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推进社区、校园、园区三区融合,推动创客、创智、创新三创驱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桃源街道今年开展了桃源街道“三区融合”民生微实事服务项目征集活动,为居民“量身定制”服务项目。桃源街道全年也通过符合辖区居民需求、贴近辖区居民、师生、企业员工生活的服务项目,真正解决老百姓的实事、难事。
“三区融合”民微项目征集四部曲
为居民“量身定制”好项目
今年8月,桃源街道启动“三区融合”民生微实事服务项目征集活动,区别于以往的民生微实事项目,项目申报方围绕“三区融合、三创驱动、三化共治”的街道特色定位为街道和社区量身定制民生微实事服务项目。此次活动分为需求发布会、项目征集汇、项目初选会、项目洽谈会四部曲,致力为街道、社区挖掘一批优质的民生微实事项目,为老百姓做实事。
8月21日,桃源街道举办了“桃源街道‘三区融合’”民生微实事服务项目需求发布会,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健及12个社区党委书记通过视频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了街道和社区的需求,200余家项目实施方到场参与发布会。本次项目征集,街道提出了“1+N”的项目申报要求,即项目申报方可以为街道量身定制1个普适性的项目,可以为N个社区量身定制N个项目,但至少要为1个社区量身定制1个服务项目。截止到8月底,共吸引了119个项目主体申报,申报项目264个,项目服务不同群体、涵盖不同领域,充分展示了桃源街道创新民生微实事服务供给方式的影响力之大。
9月中旬,由市区职能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高校教授、12个社区书记等组成的初选评审团,筛选出30个优秀项目,内容涵盖红创文化建设、基层党建引领、弱势群体关爱、儿童成长关护、青年创业培训等领域。最终,10个贴近“三区融合”理念的优质项目进行现场路演,12位社区书记和居委会成员组成现场议事团,在“卖场”与项目方一对一洽谈,最终达成交易意向的项目超过70个,平均每个社区“点选”6个项目。
桃源街道“三区融合”民生微实事服务项目征集活动紧扣“精品”二字,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以需求导向为着力点、以质量导向为关键点、以品牌导向为创新点的重要举措,也是精品特色社区创建的题中之义,将桃源街道“三区融合、三创驱动、三化共治”精品特色社区创建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次桃源街道项目征集活动,“老少欢”齐齐玩转2050未来社区大创想项目获得一等奖,该项目由深大学生创业团队提出。“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在年轻人心中种下公益的种子。”一等奖项目———“老少欢”齐齐玩转2050未来社区大创想项目负责人谢小姐是深圳大学大四学生,她认为大学生本身来自校区,思维活跃,可以提供不少有趣的点子供街道社区选择,有效链接高校和社区资源。
“深圳史上最高学历马拉松”
助推“三区融合”
4月22日,大学城社区民生微实事“2018深圳大学城‘桃源杯’半程马拉松赛”在深圳大学城欢乐开跑。“桃源杯”由南山区桃源街道办事处、深圳大学城管理办公室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主办,大学城社区党委、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学生马拉松协会等单位联合承办。
这是深圳大学城举办的首届“桃源杯”半程马拉松赛,也是桃源街道办事处为推动“三区融合”而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赛事以“公益、惠民、健康、快乐”为宗旨,选手免费报名参赛。“桃源半马”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师生及来自桃源辖区的居民、企业员工等3000余人报名,最终1200人中签。参赛人群涵盖了各领域、各行业,这也是“三区融合”工作的重要成果。因本次参赛高校师生共计超600人,其中更有博士生及博士后近100人,赛事被多家媒体称为“深圳史上最高学历马拉松”。
“桃源半马”除了半程马拉松,还设有“2+1”半程马拉松接力、迷你马拉松3个项目,并设有“领跑兔”。赛道每500米处设置一名志愿者;塘朗派出所和大学城护卫队全程负责大赛的赛道安全和现场秩序维护。大学城社区沿线每2.5公里设立一个固定补给和医疗点,提供足够的补给和医疗保障;除了两辆救护车和医护人员外,还设立了专业的小黄人救护队。大赛竞赛组织、物料发放、人员集散及成绩统计,各项组织和保障工作有条不紊。本届赛事部分路线沿用往届深圳大学城半程马拉松路线,途经深圳大学城各院区,充分展现了深圳大学城美丽的校园风光。本次活动也成为了大学城社区的一大特色,打造精品的社区赛事,吸引更多的人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文化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
桃源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表示,桃源是南山最具文化气息的城区,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古有“世外桃源”之说,今在大学城举办马拉松比赛,颇具文化象征意义。未来还将把“桃源杯”半程马拉松赛作为桃源街道的特色品牌赛事,每年举办一次,以文化为引领,惠民便民、凝聚人心。
李先生是哈工大研究生院的学生,也是大学城志愿者部的一员,“桃源杯”他作为志愿者也参与到其中,“这也是高校学子参与到街道活动的一种方式,社区举办活动丰富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我们也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区”。
社区设立智能减压驿站
让压力“滚蛋”
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搭建基层心理服务平台,城乡社区是社会服务的基层单位,在城乡社区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对构建整体服务体系至关重要,可发挥网底作用,促进辖区居民心理健康。
深圳作为一线城市,在英国Zipjet公司出炉的《2017年全球压力最小和最大城市排名》里,深圳上榜“中国压力最大的城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峰景社区下辖16个住宅小区的纯居民社区,社区内常见的问题是家庭教育、家庭纠纷、邻里矛盾……今年峰景社区党群工作以帮助社区居民缓解压力为出发点,利用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经费,创新建设了深圳第一家“智能减压驿站”,为社区居民提供智能减压、心理咨询等服务。峰景社区智能减压驿站设有心理沙盘、VR放松荷花、心理扫描仪、喊出压力等多个智能减压项目,并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团队,每周四还有心理咨询师驻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
峰景社区智能减压驿站里的智能减压设备均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研发设计。设备主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时情绪反馈技术反馈人的生理指标,进而达到舒缓压力,稳定情绪、调节人的心理状态功能。健康人群可以在驿站放松身心,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而对于亚健康人群而言,驿站的自助式体验可以舒缓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情绪,降低他们的抵触情绪,方便社区的社工、心理咨询师团队为其进行进一步的心理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回归工作和生活的正常化轨道。
“体验了好几个智能减压项目,确实很减压、很放松,但有些设备还不懂如何使用,希望社区工作人员能多多引导。”社区居民李女士说。峰景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减压驿站为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服务平台,今后社区将加强社工培训,让他们积极引导居民体验驿站内的智能减压项目,提升咨询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据悉,今年峰景社区智能减压驿站已被中国心理协会评为第一批“心理服务基层科普试点单位”。
统筹:程昆谢萌
文/图:程昆谢萌
制版:陈欣张博刘艳兰黄炽林
新闻推荐
海滨实验小学校长曾卫东文艺演出前和孩子们合照。海滨实验小学深圳湾部海滨实验小学创建于1995年9月,历经23年的发展,现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