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邹晨璐 通讯员 颜慧敏) 11月22日至23日,为期两天的深圳市福田区课堂变革新生态全国展示活动(中学数学专场)分别在福田区红岭教育集团园岭初中部、福田教科院附属中学和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展开。“课堂革命·福田表达”再次发声,两天的高质量、高规格课堂教学展示与交流,为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线上线下3万余名教育同行献上了一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盛宴”。这是继福田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中学语文、校园足球教学展示后的又一场全国性教育盛会,旨在进一步总结、提升、转化十年来福田区“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建构自主高效课堂”的实践经验,并探索课程改革由方式转变推进到立场转变,全面展示福田教育内涵发展和课堂变革的成果。
本次课堂教学展示分“微课导学与合作学习”“双语教学与展示提升”“数学习程与高效课堂”和“核心素养与高考改革”四大板块,这也成为了本次课堂展示的最大亮点。
11月22日,以“微课导学与合作学习”和“双语教学与展示提升”为研究主题的教学观摩活动在红岭教育集团园岭初中部分会场展开。当天上午,该校的屠云松老师带来微课导学与合作学习展示课——《平均数》。下午,福田区石厦学校的李旋硕老师则以国际化的独特视角,融合英语教学模式,结合“高效课堂六环节”、利用平板植入,展示了一节“双语教学与展示提升”数学课——《中位数与众数》;上海市嘉定区教研员孙琪斌老师带来一节《格点图上的数学问题》的展示课,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利用几何画板直接引入课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格点图上的数学问题,锻炼了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和严谨推理的好习惯。随后,陕西师范大学的罗增儒教授进行了点评。
23日上午,以“数学习程与高效课堂”为研究主题的教学观摩活动在福田教科院附中分会场举行。教科院附中校长孙国芹采取附中独特的“忆、讲、习、示、测”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借助“学习纸”为现场师生展示了一节数学课;教科院附中曹雅婷老师以福田区数学高效课堂“导—研—展—升—测—评”六环节为主线,依托教学智慧平台,向与会者展示了学生自主推进学习进程的生态数学课堂;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郑瑄展示了初三复习课《几何作图》,呈现了“哲学的数学课堂”。
23日下午,以“核心素养与高考改革”为研究主题的教学观摩活动在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分会场场举行。该校冯琪老师以问题为导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助,采用大数据平板教学,展示了《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二面角》一课。据了解,这也是该校数学组三年来坚持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借助数据平台转变教学方式的一次汇报展示,给与会老师颇多启发。
此外,本次展示活动上,还特别举行了福田教研成果展示之“新书发布会”。由区教科院中学数学教研员王建勋老师编著的《中学数学微课宝典》与《中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与实施技巧》获得了与会教师的高度关注和认可,掀起了“抢书”的热潮。本次活动是继福田多次教学展示后的又一场全国性教育盛会,标志着福田教育对外展示、交流进入常态化。
课例展示
课例内容: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6.1平均数
执教教师:福田区红岭教育集团园岭初中部教师 屠云松
翻转课堂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微项目研究”
【课型新构】
课前自学,完成练习。引导学生课前自学老师制作的微课,做好笔记。同时,初步完成3道练习题,做好微课上发布的研究任务的准备工作。
发布任务,合作探究。教师发布本节课的微项目研究任务——学生的期末总分不能只看考试得分,如何改变现状?这项研究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是通过学习“了解规则”,即明确学校期末总分由“平时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3:3:4”合成的真正含义;第二步是“提出建议”,收集学生意见后,决定学期总分由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师徒互助、研究性学习、期中考试、期末考试6项的分数构成,学生探讨该如何分配它们的权重。
展示结论,碰撞思维。各小组通过学习后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加权平均数及应用,具备了继续研究的能力。经过小组讨论,得出本组的结论,并派代表阐述理由。各小组针对6项指标的分配权重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有的小组认为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权重应该更高,注重过程;有的小组认为期末成绩权重应该最高。小组讨论的环节体现了权重对最后计算结果的影响和作用之大,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评价,调整教学。教师例举出平均数家族的其他成员,带领学生总结并评价同学和小组的表现,并通过测试了解学生情况,调整教学过程。
【课例亮点】
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前的微课学习不仅是预习,也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则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交流、展示,并获得老师和同伴的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时效性。翻转课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每位学生都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以及合作交流。同时,教师对小组讨论给予了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和方法的启发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信息技术为高效课堂护航。课堂使用平板电脑发布练习和测试,软件自动生成的统计图表让教师迅速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另外,加分计时器为课堂时间掌控贡献力量。
以高效“六环节”带动整节课。有机组合“导、研、展、升、评、测”高效课堂六环节,保证教学质量。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以“微项目研究”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了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例内容: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6.2中位数与众数
执教教师:福田区石厦学校教师 李旋硕
以国际化视角打造双语数学课堂
【课型新构】
课前植入,用双语激活思维。通过微课的形式在课前植入问题,在课堂上以双语的形式回顾问题,激活学生记忆、引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
小组合作,以问题解决问题。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导、研、展、升、评、测”高效课堂六环节为依托,以问题解决问题,将本节课串联起来。通过“研究”“展示”“升华”三个环节,不断掀起课堂高潮。
自主编题,提升课堂参与度。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理解了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合作的形式,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完成自主编题。随后,教师随机抽取小组展示所编题目,并由编题组指定答题组,由相邻小组进行评价。这一环节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另外,小组间互评更可以体现公平性。
知识升华,锻炼英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使其明确学习中位数与众数的意义,并了解中位数与众数在统计学中的地位,懂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同时,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点从自己理解的角度用英文进行描述,锻炼英语思维及英语表达。这一环节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体现学科间的融合。
【课例亮点】
引入双语教学,实现学科融合。教师将英语表达自然而然地渗透在数学教学中,实现了学科知识的融合,以及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国家在数学知识方面的共性,让学生具备国际化视角,为学生以后选择的多样性奠定基础。
利用平板电脑,激发学生兴趣。将练习题及反馈情况通过平板电脑“上传下达”,简单直观,新鲜高效。特别是“随机抽取”“抢答”“PK板”等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最后的数据统计更直观地反馈了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灵活运用“六环节”,打造“适宜”课堂。充分运用“导、研、展、升、评、测”高效课堂六环节,将六要素根据教学设计需要随机组合,为学生量身打造最适宜的数学课堂。
分层布置作业,提高教学效率。根据本节课PK分数的差异,分层布置作业,既可以激励学生,又可以因材施教,提高效率。
专家点评
屠云松老师的教学设计新颖,结构严谨,思路清晰,采取了翻转课堂的形式,以学生关心的学期评价为切入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小组交流很充分,师生互动积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表达能力及思辨能力,实现了教学与育人的双重目标。同时,屠老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值得中学数学老师学习和借鉴。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长 章建跃
李旋硕老师作为数学教师同时兼具国际化视角,将英语引入到数学教学中,体现了高素养,难能可贵。整节课不是直接把现成结论“奉献”给学生,而是提出一些事例或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参与活动去了解“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等。这就是“探究式教学”——以问题情景作为课堂教学的平台,以“数学化”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以“信息化”搭建课堂教学平台,以“国际化”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高度,指向核心素养创设匹配的教学情境(情景化)、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问题驱动),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情景的“数学化”获得数学知识,并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罗增儒
新闻推荐
粤B车牌指标管理新政来了!混动、电动小汽车增量指标无额度限制
昨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征求《深圳市小汽车增量调控管理暂行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及《深圳市小汽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