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河鹭鸟归来。通讯员供图
美丽的坪山河。通讯员供图
马峦山瀑布群。通讯员供图
坪山有喜啦!12月15日,在国家生态环保部举行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表彰活动,坪山区成功获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全国共有45个市县在本批次表彰中获授称号,其中广东省只有5个,坪山区是其中之一。
成绩的背后,凝结的是坪山人为生态文明建设所作的努力。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坪山区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抓手,以实施“美丽坪山建设工程”为路径,以“走在最前列、勇当尖兵”为标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努力为市委提出的“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作贡献。
制度引领,打赢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
坪山区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坪山区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5年)》《深圳市坪山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7-2020年)》等,从优化生态空间、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宜居生态生活、培育生态文化、创新生态制度六大领域提出了96项配套重点工程,出台水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计划、土壤环境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计划等10余项系列规划或配套方案。
不仅如此,坪山区瞄准关键领域发力,连续打赢生态环境整治的“攻坚战”。除打赢深圳市种猪场关闭、河道征拆等“攻坚战”外,通过专项工作组扎根一线,提前一个半月完成一级水源保护区库内、库外253处共8.3万平方米建筑清拆处置。
另一方面,备受关注的坪山河水环境整治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8%,预计2018年底前可完工。2018年1-11月坪山河上洋断面水质氨氮和总磷浓度同比上年分别下降15.9%和19.6%,12月5日省考断面采样结果显示上洋断面水质优于地表水V类标准,为建区以来最好水平。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除了对自然环境的整治,坪山区坚持绿色产业优先,大力支持以绿色低碳为特色的生物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无人驾驶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着力引进一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项目。2018年1-10月,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
同时,坪山区坚持绿色治理优先,以绿色为标尺引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严格落实污染企业负面清单制度,扎实推进落后产能退出和重污染企业淘汰计划,2016年以来共淘汰低端企业179家,整治“散乱污”企业224家。而且,坪山区坚持绿色能源优先,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研发核心技术,大力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
此外,坪山坚持绿色环境优先,积极推进森林城市创建,2016年以来共新建或扩建社区公园53个,建成绿道147公里、生态景观林带1048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22.01平方米。坚持绿色生活优先,健全垃圾分类减量体系,大件垃圾和有害垃圾收运处置率100%。同时,出台绿色建筑发展激励办法等政策,引导绿色建筑快速发展。探索新建住宅统一配建厨余垃圾分散式处理、生态洗衣房等配套设施,实现了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建立健全生态环保“五大机制”
另一方面,以“美丽坪山建设工程”为路径,坪山建立健全生态环保“五大机制”,让生态文明建设有制可依,更加规范。
例如,坪山区建立健全水体管理长效机制,以河(湖)长制促河(湖)长治,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建立“河小二”民间护河义工队伍,协助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行动;建立生态扶贫协作机制,计划投入帮扶资金引导田东县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脱贫致富新路径,打造生态扶贫“坪山模式”;建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机制,开通“生态坪山”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推动生态文明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引导公众了解、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全社会环保合力。
不仅如此,坪山区建立健全生态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进一步压实各部门和街道、社区生态环保工作责任;积极探索建立环保监督社会举报机制,抓住环保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实施“以案说法”,形成警示震慑。
下一步,坪山区还将再接再厉,全力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各项任务,全方位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打造与深圳东部中心相匹配的“美丽坪山”,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贡献坪山力量。
新闻推荐
近日,马峦街道火灾整治办、安监办、指挥分中心、专职消防队,联合坪山派出所相关负责人,分组督察辖区火灾隐患整治工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