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图形的运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3课时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的学习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作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很多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并不轻松,甚至有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存在心理障碍。为改善这一问题,作者在该教学设计中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想象、创造等各方面能力,使其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以下是该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课评。
★教材与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边玩边学” 感受图形变换之美
一、教材分析
《图形的运动》在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的学习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既包括图形变换,也涵盖简单计算。教材中提供的文本资料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以七巧板为主的主题图,旨在通过不断升级难度的提问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第二部分是一张完整的笑脸图和一张被打乱的笑脸,旨在让学生复原完整的笑脸图;第三部分是“练一练”,旨在让学生结合前面的学习解决问题,从而巩固新知。
在研读教材后,作为新教师的笔者意识到,如果能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融入到学习中,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应用乃至课堂教学效果都将事半功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学习的平移、旋转等知识在学生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涉猎。但六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其认知过程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笔者本着“边玩边学”的原则,让学生在动手做游戏的实践过程中体会并感受多种知识结合之美及其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策略与方法 以游戏为教学主线 激活学生探究思维
一、教学策略
笔者本着以游戏为主体的教学思路,通过设置4个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探索新知,具体包括“视频导入”“小组"集智"”“通关"打怪"”“"戏"后总结”。
笔者教学的总体思想是“游戏激趣——边玩边学——探索发现”,即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用“玩”的态度探索新知。
二、教学方法
电教激趣、实践游戏、合作探讨、总结新知。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主题
教师播放一段玩俄罗斯方块的声频,引发学生兴趣,在学生一片“猜疑”中播放完整视频,从而引出课堂主题。
师:白老师最近疯迷一款游戏,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在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同时播放游戏声频,根据游戏中“嗖嗖嗖”的声音,部分学生可以猜到是游戏俄罗斯方块。)
师:跟我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吧!(播放游戏视频解开谜题,并将两张游戏静态图展示给学生以便观察。)
师:大家有没有观察到左右两幅图的区别?如果是你在玩游戏,会如何处理左右两幅图中即将掉落的物体?
生:左图,转再直落;右图转、转、落……(学生可在白板上边说边画,并展示出来。)
师:大家同意吗?通过XX的展示你能因此联想到哪些学习过的内容?
生:旋转、平移……
师: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图形的运动》。
【策略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对课堂知识点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基础。该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游戏”无疑是首选。
二、小组“集智”,找出“诀窍”
师:我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块不同的小拼图,大家集中智慧拼一拼,看看谁是大赢家?(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展开拼图游戏比拼,几分钟后陆续有小组汇报拼图游戏完成,当70%左右的小组完成游戏时,全班结束游戏。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平移的方法。)
师:大家已经熟练掌握了平移的方法,那么当平移“撞上”旋转,会发生什么?(给每个小组发一个iPad,让其利用其中的俄罗斯方块游戏进行平移、旋转的结合学习与练习。)
师:既然是游戏,如何获得更多的比分,大家要开动脑筋想想办法。(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
师:大家找到游戏的诀窍了吗?
生:在合适的位置摆放适当的图形;消掉的方块越多,得分越高……(各小组再次进行游戏,师生共同小结游戏的诀窍。)
【策略分析】学生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在拼图游戏的实践与交流讨论中,他们把各自的认识与思考共享并相互切磋,共同完成了游戏。面对游戏中碰到的数学问题,学生化身为“解题大师”,教师化身为“引路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通过难度升级的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游戏的"诀窍"”,即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集中集体的智慧并进行总结后,学习也变得轻松自在起来,体现了“玩中学”的意义。
三、通关“打怪”,综合运用
师:同学们,通过游戏相信你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平移、旋转的综合运用方法。接下来的通关“打怪”你们准备好了吗?
1.观察方格纸中图形的运动,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图形A如何运动得到图形B?图形B如何运动得到图形C?你还有什么办法将图形A通过运动得到图形C?(见图一)
2.左图中的四个图形A、B、C、D如何运动得到右图中的圆?(见图二)
3.认真看图中几个相同的等腰三角形,回答问题: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如何运动得到的?图形A、图形B、图形D都可以通过运动得到图形C,说说分别可以怎样运动?(见图三)
【策略分析】学生带着好胜心去体验每一道练习题,带着疑问解决每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相互质疑、相互帮忙,用“游戏”的心态学习,最终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已学习的综合方法。
四、“戏”后总结,巩固加深
师:各位同学,通过本节课你都学习到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1)平移、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位置的变化;(2)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3)旋转时,先确定相应线或点的位置;(4)平移时,数清格子,找好重要点。
【策略分析】一系列活动结束后,学生情绪在归于平静的同时要有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并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教学反思
重视知识形成过程 实现“说、学、做”合一
在《图形的运动》一课中,笔者采用了“游戏进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游戏学生能在愉悦的气氛中将新知消化、吸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更让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广。现如今,游戏化学习又称为学习游戏化,就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有些学者又称其为“玩学习”。学习和娱乐的本质是通过“玩”来学习知识,正是因为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其更专注于学习。
结合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反馈,笔者认为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四个方面——第一,目前的教学内容仍停留在直观几何阶段,游戏的选取要更贴合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实际,要从有利于学生直观生动的学习出发,使其能够通过实践操作获取新知并掌握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夯实基础;第二,教学时要更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知识形成的过程,努力将说、学、做合一;第三,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使其从本质上理解概念,并能够在实践操作中灵活运用;第四,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处理好新媒体应用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
总体上看,学生对于《图形的运动》一课的学习兴趣高昂,只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即可顺利完成。
★教学评价
课堂游戏“好玩有趣” 学生实现“玩中学”
本节课中,教师本着“边玩边学”的原则,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再次深刻体会平移、旋转等知识要素,感受图形变换之美。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终极目标是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游戏氛围,激发学生潜能,使其很快进入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斟字酌句”,还保证了游戏“好玩有趣”;既懂得课堂的“放”与“收”,亦让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保持在“游戏亢奋状态”。
福田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康黎
新闻推荐
晶报讯(记者张敏妮)在家居建材行业掀起高端定制风、智能家居等趋势下,整体家装、全屋定制和家居配套如何实现一站式采购,既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