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左二)和义工队员们参与台风“山竹”过后的志愿清扫服务。
阳春三月,学雷锋做义工成为龙岗区各街道各社区的一股潮流。在南湾街道南龙社区,义工队队长李云和社区义工们欢聚一堂、集思广益:义工队伍如何不断发展壮大?如何助力社区治理、汇聚“大家庭”的爱?
李云说:“大家都能不求回报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的生活就能变得更美好。”
加入只是偶然
坚守却是必然
李云了解到“义工”,是在2011年。当时,其家婆常参加老年人活动。李云陪家婆去参加活动时,偶然了解到那些义务提供服务的人员都是当地居民。正是这样的偶然,让李云尝试着在工作之余参加志愿服务,并默默坚持下来。
对于坚持的理由,李云说:“我觉得这就像是一个充满魔力的磁场。很多居民得到了志愿者的帮助,回过头来便会以参加志愿服务的方式回馈帮助过自己的人。”李云还经常带着孩子去参加志愿服务,希望通过这种“付出”,给孩子带来正面教育。
有一次,记者在社区U站采访时,向李云的孩子提出了“为什么愿意跟着妈妈来做义工”这一问题。孩子回答说:“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我心里会很开心很满足。”这样的回答,让李云仿佛找到了答案:“在日常服务中,我们做的事可能很平凡,力量可能很微小,却让别人得到了便利,让自己得到了快乐。”
汇聚点滴力量
结出不平凡的“文明之果”
在881路微巴士始发站,孩子们正有序排队上车。881路微巴士是南龙社区为孩子们上学方便而争取的线路,可在刚开通时,老人们经常带着孩子挤着上车,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李云和义工队的义工们便来到这里,坚持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经过数月的文明劝导,小朋友们都养成了文明排队的习惯,如果有老人推着孩子插队上车,小朋友还会主动跟老人讲文明礼仪。如今,上车点已经不需要志愿者劝导了。
在水山缘小区附近,有一处较为狭窄的桥洞是小区车辆出入的“咽喉”,大一点的车只够单行,还存在人车抢道现象,遇上修路和地下管网维修时,导致拥堵十分严重。这一现象,引得业主们在微信群频频热议。李云看到后,主动与义工们商量对策,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开展交通指挥和劝导服务。经过半年多的文明劝导,现在司机们都熟了起来,礼让的风气也越来越好,义工们的指挥工作也轻松了不少。道路通畅了,邻里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和睦。
“坚持提供志愿服务是需要毅力支撑的。”李云说,夏天经常会汗流浃背,连袜子都湿透,冬天也常会因举着小红旗、宣传牌而冻得手指僵硬;在处理台风“山竹”过后的垃圾时,还有不少义工不小心被刺破手指,但从没有人诉苦叫累。“个人的力量是很平凡的,但成千上万的义工朋友在一起,一点一滴地付出,传递温暖与能量,最终就会汇聚成不平凡的磅礴力量。每一个义工都是"最美"的风景。”
本版策划:林庆祥 统筹:阳玻 文/图:颜晶 江智航 江艺红
新闻推荐
本报讯(侨报融媒记者尹萌通讯员赵楚湖)3月1日至3日,龙岗交警开展“子夜守护”整治行动,3天内查获醉酒驾驶20宗,酒后驾驶26宗,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