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全面放开养老市场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羊城晚报讯 记者林园报道:3月12日,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深圳市2019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获悉,今年全市将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以上,并推动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A. 11个项目纳入首批市场化代建试点
会上透露,深圳市民政部门正全力推进民政“9+3”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目前,项目的建设用地正在推进落实,相关勘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概念性设计、环境评估、节能评估和地质灾害评估等各项前期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11个项目(除已开工的市殡仪馆改扩建工程外)已纳入首批市场化代建试点并正在推进代建单位遴选工作。
其中,市养老护理院开业运营,市殡仪馆改扩建工程一期投入使用,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市社会福利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市老龄综合服务中心、市救助站改扩建工程、市民政康复医院等项目。区级民政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也得到全面加强,光明区社会福利院已竣工,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已封顶;宝安区养老院、福田区老人护理院开工建设;龙岗区救助管理站异地新建项目立项,与市社会救助安置院、市社会福利院等两个项目同步规划建设;龙华区、坪山区等区级社会福利中心、救助管理站列入当地政府投资项目计划。
B. 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12月,全市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总数达124万多人,占比全市总人口约6.9%。预计“十三五”期间,60周岁户籍老年人口每年将以6.52%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户籍老年人口将达到33万多人。
一边是日益旺盛的养老需求,一边是养老床位“一床难求”,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对此,深圳机构养老床位、社区托养床位将按8.5∶1.5设置,重点发展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料护理服务,提高老年人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机构的比例,并在“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机构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
今年市民政局还将大力发展嵌入式、小规模、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推动社区长者助餐服务稳步发展,全市将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以上,坚持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推动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所谓长期护理险,是指以社会保险为基础、商业保险为补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全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该险以需要长期护理的参保人群为主要保障对象,重点解决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费用。深圳拟根据基金承受能力,确定重点保障人群和具体保障内容,优先保障失能老人、特困人群、优抚人员等特殊群体,并随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
此外,为应对可能加快到来的“银发浪潮”,深圳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在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方面简化审批流程和优化办理手续,例如:对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下的养老机构免予环评;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实行备案管理;对于符合消防、食品等相关安全标准要求但因不动产登记、土地规划等行政手续问题不能通过消防审验、食品安全许可的养老机构(含街道敬老院),由所在区民政部门会同区消防、食药监管等有关部门报区政府集中研究处置措施,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审验手续。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北京3月11日电(特派记者方慕冰蔡青吴德群)“深圳作为我国重要的航运中心,且毗邻国际航运中心的香港,具备高度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