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岭社区巷道错落有致,街面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整齐有序。
南方日报记者朱洪波通讯员冼余汉摄
3月的龙岭社区,巷道错落有致,街面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整齐有序。街头巷尾的绿植在明媚的春色中,生机盎然。
提起龙岭社区近一两年的巨大变化,不少老街坊颇有感触:以前城中村里贴满小广告,环境脏乱差;现在的房屋外墙刷上了油漆,道路、治安、卫生等比以前好多了,整个社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龙岭社区党委书记、工作站站长谢海珠的眼中,社区发生的变化跟社区党委按上级统一部署开展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息息相关。“得益于社会治理,过去环境脏乱差、公共基础设施严重欠缺等城市"短板",如今变成"潜力板",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为改善民生福祉,龙岭社区打造的“三共”(共建共治共享)示范街捧回的荣耀,也成为龙岭社区大变样的例证。去年,《打造“美好生活·龙岭花开”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示范街》项目成为深圳市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国前列首批实践创新示范项目,是布吉街道对外宣传的亮丽名片。
从曾经脏乱差的城中村,到如今秩序井然的文明社区,龙岭社区居民的生活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正朝着“美好生活·龙岭花开”加速奋进。
撰文:梅云霞
微改造微提升市容面貌焕然一新
漫步在龙岭社区的大街小巷,安宁舒适的生活尽收眼底。
作为龙岭社区的老街坊,在这里居住了20多年的欧伯,看着龙岭社区一步步变成今天的模样。“马路铺设得整齐宽敞,墙面美化成了艺术墙,路边停车也规范了,特别是卫生环境发生了大变化,大街小巷干净整洁,一眼望过去特别舒服。”欧伯对过去的社区环境记忆犹新,“以前,马路上人车抢道,路面到处都有乱丢的垃圾,商家把东西摆到了人行道上……”
欧伯眼中的这些变化,并非一时之功,由量变到质变,老街坊们是最好的亲历者。龙岭社区属于混合式社区,由城中村龙岭新村和老旧花园龙岭山庄组成。在社区0.33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居住着1.5万人口,社区人员密集、巷道狭窄,公共设施严重欠缺。
如何改变老旧社区面临的市容环境问题,焕发社区新活力?近两年来,龙岭社区党委在上级部门要求部署下,积极创新求变,依托创文明城中村、开展城中村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等契机,推动社区面貌发生改变。
“在硬件改善方面,我们做了雨污分流、三线下地工程,重新铺设人行道,增加盲人通道,对老旧房屋进行立面刷新等,提升社区的市容市貌。”谢海珠介绍,社区还对宣传栏进行了升级改造,将其打造成社区宣传的前沿阵地。特别是社区U站旁边的宣传栏,已成为居民最爱的打卡地之一。
以前,这个便民信息宣传栏被贴上各种小广告信息,常年被居民投诉,成为社区脏乱差的一个典型。为了美化环境,更好服务居民,去年社区将之换成LED电子显示屏,免费播放各种便民信息,显示屏下面还做了一面植物墙,植被常年绿意盎然,成为龙岭社区一个地标。
面积狭小,可以用来提升市容环境的空间有限,龙岭社区就在微提升、微改造工程中下功夫。比如,井盖被涂上各种风格的涂鸦,垃圾桶外面做一个造型围挡,围挡上面再摆放几盆绿植,这些小改变都能让居民眼前一亮。
“虽然我们城中村环境比不上高大上的社区,但我们可以去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精致的社区环境,让我们的居民在朴实的花园中快乐生活。”谢海珠表示,下一步,龙岭社区将对辖区市容环境再升级,真正实现“美好生活,龙岭花开”。
“两道无形墙”提升治安管理水平
治安管理是城中村社区的一大隐疾。
曾经的龙岭新村,由于房屋租金偏低,吸引了社会闲散人员聚集,导致社区治安状况较差,安全隐患较多。如杂物经常堆放在路面和楼道,消防通道和生命通道常年被堵塞,更有租户在楼道里给电单车充电,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如何让居民生活得更安心?龙岭社区通过人防和技防“两道无形墙”来解决难题。
人防主要通过物业公司的保安员、社区巡防员、楼栋长、网格员编织成一张社区安全网络图,各司其职,多管齐下,将社区治安案件和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前,按照政府统一部署,龙岭新村首次新增了9名巡防员,他们对社区环境品质进行巡查,督导物业公司进行环境清理,晚上协助保安员进行安全保障,同时还负责管理辖区小广告、商户超范围经营等事宜,对社区治理起到很大作用。
龙岭社区在2015年创新首推“警楼共建”新机制,深受居民好评。社区共有427栋楼,现有楼栋长328人。这些楼栋长发挥“身居一线,耳听八方”的优势,完善楼栋长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
“我们每年对楼栋长进行星级评比,制定星级牌挂在管理的房前,提高了楼栋长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有效改善辖区的治安管理环境。”谢海珠表示,楼栋长通过安全排查和上门宣传,促进邻里纠纷矛盾化解在楼栋里。
除了“人防”,在公安科技围合管理基础上,龙岭社区还实施了龙岗区全面推行的“雪亮工程”视频门禁系统,用高科技手段为居民的安全生活再加一道“防护网”。
“以前经常有陌生人在各楼层推销"三无产品",现在有了门禁系统,外人不容易上楼了。”说起以前饱受的“骚扰”,居民张女士不无感慨道,在政府的引导下,龙岭社区的居民生活得更安全。如今的龙岭社区,路面被划上停车位,车辆停放整齐,消防通道保持畅通。以前在楼道给电动车充电的居民,现在也自觉在社区的4个充电桩地点有序充电。
共建项目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在提升市容、治安环境的过程中,龙岭社区党委同时共建项目大力改善民生福祉,不但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素养,也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解决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等短板问题,龙岭社区根据布吉街道去年提出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年”统一部署,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搭建多渠道平台,用资源换服务,用服务换资源,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将“短板”变成“潜力板”。为此,龙岭社区党委在1000米长的龙岭路上建立了13个“三共”(共建共治共享)示范点。如今,这条分布了机关单位、医院、学校、住宅楼以及门类齐全的小商铺的道路,促使各种优质资源在辖区内互通流转,并产生良好社会效应。
在13个示范点揭牌之前,不少项目已运作良好。比如,“社校共融共建”示范点,龙岭社区利用位于社区中的龙岭初级中学体育设施场地,在合理时段对周边居民开放,打造社区“15分钟文体圈”,解决社区文娱空间严重不足问题,获得居民好评。
又如,“医养院社共建”示范点,龙岭社区调动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资源,医生走出院门,为布吉敬老院的老人开展每周二次体检活动,并为社区的孤寡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者或者行动不便的病人建立起“家庭病床”,解决老人看病难、取药难、护理难等问题,同时为居民提供慢病管理和生活保健讲座。
再如,“居家养老共建”示范点。龙岭社区依托布吉颐养院,深度整合开发老年日照中心功能,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护理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文艺慰问演出、长者生日会和敬老孝亲教育活动;组织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开展健康体检、家庭病床和慢性病管理服务;专项开展临终关怀服务,逐步达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这些示范点就像一个个文明工程,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同时,无形之中改变了居民的思想、提升了居民的文明素养、更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龙岭社区党委委员看来,他们每次下社区走访,跟认识或不认识的社区居民聊天,大家都有一个感触:这两年社区变化很大,不光“面子”好看了,“里子”也提升了,居民对社区开展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力度明显比以前增强了。
最直接的体现是社区志愿者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龙岭社区党委委员介绍:“以前的志愿者队伍不到20人,这两年超过100人,况且人数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中,这是居民对政府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难题的认可。”
“"美好生活·龙岭花开"是我们规划的一张蓝图,这13个示范点融合了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目前都在如火如荼地实践中。”谢海珠表示,后期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新的示范点建设,也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示范点内涵,包括开展时间、地点、主题等,推动社区治理再上新台阶。
新闻推荐
龙岗区领导及市、区人大代表现场调研 推动吉华医院尽快开工建设
(记者毕国学实习生侯晓磊)3月20日,龙岗区委书记张勇率队调研坂田街道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工作。张勇等首先来到吉华医院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