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总有一种力量,温暖你,激励你砥砺前行。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行为温暖龙岗,成为龙岗榜样。
他们之中有医生、老师、人民警察、义工、社工、产业工人、企业家……他们故事不尽相同,但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闪光点,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诠释着真善美、传递出正能量,让生命有了砥砺前行的力量。
3月21日下午,龙岗举行第六届“梦想与力量”感动龙岗人物风采展示活动。活动前,区委书记张勇专程与黄光检等10名“感动龙岗”人物进行了座谈,勉励大家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为身边更多人立规矩、树标杆,用模范效应影响身边人、熏陶身边人,传递正能量,让龙岗的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座谈会上,10名龙岗榜样纷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感受、话体会。
他们背后有着哪些感人故事?平凡的他们,有着哪些不平凡的瞬间?今天起,南都开设专栏,分享榜样故事,彰显榜样力量,传递来自龙岗的正能量。
1
黄光检:“深喀园丁”写下两地教育“明信片”
从南海之滨走进南疆喀什,两度援疆的他,把喀什当成自己的家,为喀什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他就是来自龙岗区平冈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黄光检。他用一颗人民教师的赤子之心,在祖国的边疆写下民族友谊的篇章。
首度援疆,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2016年3月,黄光检告别妻儿,怀揣着教育梦和西域梦,从深圳飞到了南疆喀什,开启了他的支教生涯。
刚刚到达喀什,黄光检就遇到了一系列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气候问题,“深圳和喀什的天气,差异真的挺大的。刚去的时候手脚常常不舒服,甚至还会流鼻血,身体比想象中的反应大。”他说。另一方面,喀什90%人民是维族同胞,主要沟通语言是维语,语言不通也成了教学、交流的阻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干燥气候黄光检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来缓解;为了减少吸入灰尘,他戴着口罩上下班:他每天跟当地维族兄弟姐妹们吃住、办公在一起,很快克服语言关。
他致力于帮助当地学校和老师解决教学难题,提高教学质量。顶着风沙四处走访调研,独创民语区“四环”有机课堂教学模型。为了帮助当地维族教师们快速成长,他发挥引领作用,开展“传帮带”,将30多年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倾囊相授,为喀什带出了一批业务过硬的优秀老师。
再度援疆,只为不留遗憾
2017年9月,黄光检再次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随深圳第九批支教队再次来到喀什,开始了二度援疆的支教生涯。
“那里的老师和学生,需要我的帮助,我想做的好多事都还没做。第一次去的时候,做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有些要继续完善,我还是要回去。”黄光检表示,他也舍不得那里的孩子们。“我要回深圳,学生舍不得,很多学生都哭了,当时就觉得还要再去一次。我一直和他们说,我是他们永远的朋友,有什么都可以找我。你们是喀什的未来,一定要认真学习。”
喀什学生的黄老师回去了,龙岗的孩子们、黄老师也没忘记。“其实我也有话想对我龙岗的学生说,能生活在深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他们比起喀什孩子更幸福更幸运,希望他们都能学会感恩,将来回报龙岗、回报深圳。”
两年来,黄光检听课、评课达200多节,举办了30多个专题讲座或培训,自编适合当地学情的学案126个,参加教研活动50多次,审核教案200多个。他为民语学校定制的“四环”有机课堂教学模型,在喀什市被大范围推广和使用。
颁奖词
从特区到边疆,你用真诚架起爱的桥梁,你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你用信念的灯火,点亮了维族孩子们的希望。二度支教,你用心血浇灌桃李芬芳。
2
“扬琴演奏家”李国标:付出就有收获
一连经历两场痛风,导致偏瘫残疾,对于常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打击。而李国标不仅坚持了下来,还书写了别样的精彩人生。
意外袭来,家人让他恢复生活信心
2004年,一连两场中风,李国标由一个健康人变成左侧偏瘫,被认定为肢体三级残疾人。这让李国标的生活,蒙上阴霾,一度让他沮丧痛苦。“我一个能走能跑的人,突然之间生活不能自理了,真的有些难以面对。更何况我有老有小,是家里顶梁柱,有一种天塌了的感觉。”他说。
但这份沮丧,并没有持续太久。看到一直为自己默默付出的妻子,努力让自己恢复笑容的孩子,眼神充满担心的父母,他努力进行复健。不论刮风下雨,他总是准时出现在康复现场。历经1825个日夜,他不仅实现了生活自理,还熟悉地掌握了景泰蓝珐琅画工艺。
掌握这门手艺,李国标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做景泰蓝珐琅画,一只手要做16道工序,我用时是普通人的3倍,但我还是想着要坚持。”他说。在勤学苦练下,李国标用活动受限的双手掌握了景泰蓝珐琅画的主要工序,成为残疾工匠中的骨干力量。
2017年,他和众多残友,组建了深圳市第一家职康民非企“特美工坊”,2次亮相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吸引全国各地万人参观。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向。
实现音乐梦想,他坚信世上无难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国标接触到了扬琴,重启了他的音乐梦想。他克服重重困难,用毅力学习两指弹奏扬琴,现已能熟练弹奏《喜洋洋》《梁祝》等几十首民乐经典曲目,成为深圳市单手弹扬琴的第一人。
“开始的时候,老师都不收我,见我都摇头,劝我放弃。因为以我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学会。但我真的不想放弃,我就和老师说,我旁听,如果我能做到,再请他教我。”李国标回忆道。
血不流通,真的很难;一个是为了自己,爱好音乐;其次就是做珐琅画很累,苦中找乐,劳逸结合。
为了学习扬琴,左侧偏瘫的他将两根琴竹分别绑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上。每天坚持练习直至手指酸痛肿胀难忍,“每天练到手指淤血、但我越来越有劲,没有什么不行。”最终,李国标实现了别人认为难以实现的目标,成为深圳市“两指扬琴”奇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他用自己的行动,激励着身边人活出精彩。
颁奖词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手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你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景泰蓝的翅膀,用双指在琴弦上写下:相信自己。
本版采写:龙岗通记者张一鎏摄影:龙岗通记者赵炎雄
新闻推荐
张勇、戴斌率队到吉华街道调研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建设全力支持吉华发展 真正实现“弯道超车”
本报讯(侨报融媒记者王晶晶)昨日上午,区委书记张勇、区长戴斌率队到吉华街道调研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建设工作情况,强调全区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