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尉心 杨明铭
“孩子,妈妈终于找到你了……”几天前,龙华区龙华街道景龙社区可可沙龙党群服务V站内,离别33年后再次见到儿子,专门从贵州来到深圳的杨女士双手紧紧抱住儿子吴某平,失声痛哭。
这样动容的场景已经不是第一次在这里发生。去年7月,可可沙龙志愿者协会加入了“让爱回家”公益组织,开始承接“让爱回家”龙华工作室项目,通过V站“小衣大爱”爱心墙“牵线”,至今已成功帮助9名流浪人员回家,更感染了一批志愿者加入这场爱心接力。
与家人赌气流浪6年,离别33年母子终团聚
今年38岁的吴某平是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5岁时,父母因感情问题分开,吴某平就再也没有见过母亲。此后,其成家立室,并养育了一儿一女。
2013年,吴某平因与妻子发生争吵,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来到了深圳,后因身份证丢失过上了流浪生活,多年来一直靠拾荒为生。
不久前,吴某平来到龙华街道可可沙龙党群服务V站的“小衣大爱”爱心墙领取衣物时,被可可沙龙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孔祥玉留意到。通过多次与其聊天,孔祥玉了解到了吴某平的基本情况及身份证号码,并辗转联系到了吴某平老家的亲人,成功帮助其与家人团聚。
“自从他离家后,这些年我们在全国四处寻找,但一直音讯全无,这下我们一家终于团圆了,真是太感谢可可沙龙了。”3月30日,杨女士再次来到可可沙龙,激动地将一面印有“乐于助人情暖人间”的锦旗送到孔祥玉手中。
V站“嫁接”公益项目,9个月帮助9名流浪人员回家
龙华街道可可沙龙党群服务V站的“小衣大爱”爱心墙成立于2016年3月。3年来,通过这面小小的爱心墙“牵线”,V站里上演了不少温情的故事,让许多低收入人群、流浪人员、孤寡老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去年7月,可可沙龙志愿者协会加入了“让爱回家”公益组织。该组织于2017年在东莞塘厦成立,是一个以救助街头流浪人员为主体,推行反向式寻亲模式的民间公益组织,至今已经帮助760多名街头流浪人员回家。
“我们的爱心墙吸引了不少流浪人员前来淘衣物和寻求帮助,此前我们多次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上发布流浪人员寻亲信息,但相比专业组织,V站自身的经验相对匮乏,成果不是很明显。这回我们把邻城的爱心行动接力到龙华来,就能帮助更多的流浪人员回家了。”孔祥玉表示,自去年7月7日,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成功帮助9名流浪人员回家,其中一名流浪人员的哥哥深受感动,如今也已加入到“让爱回家”公益服务中来。
新闻推荐
“闪亮龙华人”之一的她克服身体限制,累计帮助2000多残疾人就业创业 张莹莹:带领残友一起追梦的“雨燕”
■深圳特区报记者张尉心杨明铭童年的意外,导致张莹莹腿脚不便,但她一直是残友们心中领头飞翔的“雨燕”。3年来,张莹莹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