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讯 (记者 刘丹青 通讯员 周亚昕) 3月30日,由福田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福田区图书馆、深圳市天工当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大家讲坛专题活动——“穿越世纪的目光·王鼎钧”在区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穿越世纪的目光”系列讲座特邀主持南翔教授与徐学、程国君两位嘉宾,以及现场的观众们一起分享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鼎钧的人生与文字。
王鼎钧,散文大家,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崛起的脊梁”。他的创作生涯长达大半个世纪,长期出入于散文、小说和戏剧之间,著作近40种,力图穷毕生之力于“写出全人类的问题”,风格多样,题材丰富。由于他的人生历程伴随着中国现当代历史的剧烈变迁,因而他的写作也呈现出中国现代大历史的深度、厚度和广度。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眼泪和痛苦,也看得到中国人的微笑和希望。20世纪70年代他的“人生三书”,被历史学家高华认为“既是为历史做见证,也给我们启示和教益,让我们知道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过去的20世纪所经历的痛苦和所怀抱的梦想、希望......”
“穿越世纪的目光”系列讲座特邀主持、一级作家南翔教授以历史学家高华的评价肯定了王鼎钧的作品,并且强烈建议现场观众们多读读王鼎钧的书。“你读比你长20岁、40岁的经历,无形之中就把你的经历嫁接过去了。王鼎钧先生1925年出生,经历那么多的动荡,那么多身份的人。又有从内地到台湾再到美国这样一个迁徙过程,他的经历是一个平常人所没有的。”
在分享中,徐学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国君还分别解读了王鼎钧的作品《那树》与《左心房漩涡》。徐学在分析中提出,第一层的文学作品是实用品;第二层的文学作品是装饰品;而最好的文学作品是纪念品,它不一定实用,也不能让你变得更高雅,但这个作品在你生命中会给你力量,让你往前走。他认为王鼎钧的作品就有这样的效果。南翔教授也表示《那树》中的二位背反问题非常值得分析:这棵树究竟该不该被砍掉?读者们跟随南翔老师的解说,在台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互动交流环节中,主持人南翔教授与徐学、程国君两位分享嘉宾回答了读者关于王鼎钧学习生涯、师从经历、作品视角等各方面问题,并向现场读者们推荐了王鼎钧的回忆录三部曲,南翔教授最后说道:“读一个年长,又有文学情怀,又是一个智者的作品,就是对我们时间上的,最好的,一个阅读的把控!”
据悉,“穿越世纪的目光”是福田区图书馆推出的一个系列讲座,以健在的世纪老人、文化长者为话题人物,邀请与话题人物相关的作家、学者展开对谈,通过接地气的分享让更多人关注经典文学作品阅读,该项目也获得了福田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2019年该系列还将围绕刘再复、王蒙、冯骥才分别展开对谈分享。
新闻推荐
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内分泌科主任赖丽萍: 助6000“糖妈妈”生下健康宝宝
15年来,赖丽萍手把手教“糖妈妈”合理膳食,科学食用蔬菜瓜果,维持健康的血糖。深圳商报记者赵鸿飞摄深圳商报记者赵鸿飞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