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丁建庭
邮箱:nfrbpl@126.com
欢迎扫码订阅南方号,参与讨论,踊跃来稿!
编者按据媒体报道,殡葬服务这一产业正靠着高毛利率、高成长性的优势“闷声发大财”。一些城市,墓地每平方米的价格比房产还贵,殡葬公司卖墓地毛利率接近90%,超房企2倍多。因此,墓地行业被调侃为“坟地产”。
对于“坟地产”怎么看?有没有破解之法?听听下面几位读者的看法。
“坟地产”缘何扎心
■李晓亮
清明时节,慎终追远,扫墓祭祖,但总有应景新闻超出祭扫范畴,其中焦点之一是殡葬业公益性问题。
古时,仁人志士捐躯赴国,只愿死得其所,而今天,不少人却只求个“死得起”。每当此时,殡葬暴利问题就会适时浮现,比如日前中新网报道的“一块墓地能卖百万!让人"死无葬身之地"”。
文章以财经视角切入,分析了A股“殡葬第一股”的福成公司。据说这家A股唯一一家拥有殡葬业务的公司,此前连续三年毛利率都近90%,“连一度被认为是暴利行业的房地产,在如此大的毛利率面前估计也要甘拜下风”。
不管是坟地产还是房地产,只要是市场健康多元,消费者完全有选择权,那暴利也无可非议。就像有房企只做高端别墅,这只是市场定位问题。但是,墓园确实不同。哪怕是经营性公墓,也都是民政部门审批的,必须保证一定公益性质,让普通民众能享受体面而基本的公益性服务。
生老病死,无人能逃。身后之所,是现实,是不容忽视的民生。一块墓地上百万元,只要买卖自愿,就不是问题,但前提是要保证整体的公益基本供给,让民众有充分选择,才不会让普通人读到类似的新闻屡屡被扎心。
以“绿色殡葬”替代之
■江德斌
墓地何以成为“坟地产”?究其根源,墓地属于受限制开发的商品,墓地用地总量不足。
一个对症的解决办法是,在增加公益性墓地的同时,加大推广“绿色殡葬”理念,引导和鼓励民众选择更低廉、更环保的殡葬模式。这样可以降低殡葬成本,减少对高价墓地的需求,缓解墓地供需矛盾。
从实际使用面积来看,1亩地可以造标准墓位约300座,而小型墓、壁葬、树葬、花葬、深埋葬等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容纳更多墓位,空间利用提升十多倍。至于海葬、水葬等不占用土地的“绿色殡葬”模式,就更值得提倡。
推广“绿色殡葬”的主要阻力,在于传统殡葬观念影响下,民众有心理障碍。但从社会发展方向来看,“绿色殡葬”取代传统土葬是大势所趋,不仅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为后代子孙留下生存空间,也可缓解环境压力,降低民众的殡葬负担,可谓一举多得。
个人认为,各地政府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向民众普及“绿色殡葬”的好处,并减免相关费用,让公众了解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逐步改变殡葬观念。
期待高质量公共服务
■戴先任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掉。正因如此,殡葬服务需求成为“刚需”。由于城市墓地资源紧缺,甚至“一墓难求”,因此影响到了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对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基本殡葬服务的公共品属性。公共服务部门既要提供良好的基本殡葬服务,增加公益性殡葬服务供给;也要遏制殡葬腐败,打破殡葬行业垄断。在这方面,深圳做得不错。近年来,深圳致力于降低市民办丧事的费用,一个简单体面的葬礼全套下来,也就是千元以内,为国内同类城市最低。而根据相关计划,深圳市特困群众几乎可以不花钱就办完身后事。
与此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引导,潜移默化改变民间的殡葬陋习,转变民众错误的殡葬观念,通过精神与物质奖励,让民众能够主动、积极地选择海葬、树葬等生态殡葬方式。
让民众生有所养、老有所依、死有所葬,满足公众合理的丧葬需求,让逝者能够体面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需要相关部门真正重视起来,多措并举,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这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
新闻推荐
2019年稳岗补贴火热申报中 近三年深圳市已累计发放稳岗补贴共计56.33亿元
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快来申请稳岗补贴啦!笔者从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获悉,2019年度企业稳岗补贴正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