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冯海波)近年来,广东省高职院校着力推动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专业设置精准对接重点产业,服务“中国制造2025”,人才培养规模基本适应重点产业发展需求。
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结构
广东省高职院校围绕服务“中国制造2025”、广东智造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结构。增设先进装备、新兴产业等相关专业,提高理工类专业办学规模。其中与“中国制造2025”密切相关的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专业占比均稳步增加。
2018年,广东省高职院校共有426个专业,覆盖19个专业大类,专业布点数3001个。“中国制造2025”相关专业布点数760个,比2017年增加110个;相关专业在校生数再创新高,达到224504人。此外,加强重点产业对应专业培育,特别是智能制造、物联网、工业机器人、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健康养生、现代医疗、旅游休闲等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规模明显扩大。
深化校企合作发展,打造校企一体化育人共同体
广东省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根据产业和企业发展需要,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据初步统计,全省成立了66个职教集团,成员包括300多所职业院校、200多个行业协会、4000多家企业。2018年参与高职院校产学合作的企业达20779家,比2017年增加7.84%。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以多种模式开展产业需要的人才培养,其中订单培养学生2.8万人,比2017年增加10.31%;合作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11万人,比2017年增加8.5%;学校为产学合作企业培训员工85.7万人。
同时,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协同育人平台。至2018年,广东32所高职院校共建设各级各类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47个,涵盖专业数458个,合作企业数达471个。2018年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数量到267项,分别比2016年、2017年增加163项、113项;2018年横向科研项目到账5270万元,比2016年、2017年增加2281万元、2722万元,获得专利授权1000项,比2016年增加了66.7%,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3.11亿元。
推动技能文化传承,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广东省高职院校也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2018年,共有22所高职院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127个,技艺大师达49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达15人,其中国家级4人。依托大师工作室,开展学生指导、教师发展、研修培训、资源建设及科研组织等。2018年,大师工作室指导校内学生10069人,指导校内教师920人,承担教学任务22528学时。
此外,以赛促教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先后举办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广东青年电商创业大赛等,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至2018年,广东省62所高职院校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门机构,建设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平台272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28个。创新创业平台也运转良好,2016至2018年,创新创业平台入驻创新团队总计3471个,依托平台学生创办企业数达1181个。在创新创业示范学校建设方面,2017年,广东省分四批评选出15所高职院校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还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新闻推荐
莫泰尤纳斯加盟马刺重回NBA,多米尼克·琼斯签约广西将战NBL ?CBA外援不愁“再就业”
本报讯4月8日开始,本赛季CBA将进入半决赛争夺阶段,除宏远、深圳、辽宁、新疆队外,其余球队已经进入休赛期调整。缓冲之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