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王俊、通讯员深卫信报道:近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体医融合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要开展运动处方培训试点,组织全市体育老师参加运动医学相关专业培训等,推动体医融合服务项目落地。
3月22日,深圳打响了“体医融合”第一枪。这一天,深圳市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与深圳11个市区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下简称“体测站”)合作,成立了深圳市体医融合脊柱健康服务站。同时,还在全市各区(新区)的10个社康布局了青少年脊柱健康的社康便民网点。脊柱侧弯的孩子拿着医生开出的 “运动处方”,可以就近做形体治疗。
《通知》提出,将探索在社康中心设立运动健康指导门诊,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体质测评及运动干预等健康服务。深圳市卫健委介绍,下一步,深圳将进一步扩大体医融合试点。明年,社康便民网点和体测点将分别扩大至30-50个。
据介绍,体医融合在欧美和日本非常普及,但目前在国内还比较少,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缺乏这一类的专业人才。以青少年脊柱健康项目为例,现在团队中有几十名具备体医融合素养的医生,面对承担全市七十多万青少年的脊柱侧弯筛查任务群体还远不够。
接下来,医生们将进到学校,对体育老师进行脊柱侧弯相关知识的培训。比如,上体育课的时候,体育老师们用肉眼就能注意到,哪个孩子运动不协调、驼背、斜肩……通过体育老师的早发现,帮助孩子得到早诊断、早治疗。
深圳市卫健委表示,这一方式还将推广至全市。《通知》指出,要组织全市体育老师参加运动医学相关专业培训,并纳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学时。
《通知》还提出,要开展运动处方培训试点,逐步对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身教练等从业人员开展运动处方培训。这意味着,未来深圳人有可能在“家门口”的社康中心就得到个性化、专业化的运动健康和康复指导。
新闻推荐
从广州到深圳,100多公里。对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龚伟来说,是双城生活的新开始。在广州,他有工作了近20年的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