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技术员调查微生物种质资源。侨报融媒通讯员 刘雨婷 摄
本报讯 (侨报融媒记者 李苑 通讯员 刘雨婷) 日前,记者从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获悉,由该院发起的“深圳海洋微生物资源调查”专项第一期考察任务全部完成,历时近一年的调查,基本探清了深圳海区范围内海洋微生物“家底”,同时,初步建立起全国首家纤毛虫基因库。
此次“深圳海洋微生物资源调查项目”是深圳也是广东省第一个以海洋微生物为对象的调查活动。项目已初步完成全市海洋微生物资源多样性编目,基本摸清了深圳市海洋微生物资源本底,建立起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未来,项目组将每年在深圳海域范围内持续开展海洋微生物资源调查活动,不断丰富并扩建资源库,完善深圳海洋微生物资源调查及评价报告,以及海洋资源科学保护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对策,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智力支撑。
据了解,该项目主要调查微生物种质资源、微生物基因组、微生物代谢产物、病原微生物及原生动物纤毛虫资源等情况。重点调查区域为深圳海域6大入海口,年度内按春(3月)、夏(6月)、秋(9月)、冬(12月)四季度进行采样,样品类别分别为水样和底泥样品。
“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处理,我们已收集保种微生物株系达1.2万株,涉及27个门,29个纲,46个目,42个科,24个属,夏季的微生物种类多样性高于秋季,其丰度低于秋季,且随季节性变化,不同入海口变化差异明显。值得一提的是,科研人员还获取可培养原生动物10种,获得丰富的单细胞测序数据,初步建立纤毛虫基因库。”负责该项目的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教授鲁义善表示,目前还不能明确深圳海域生物的显著特点,因为一年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他们将累积3年统计再进行分析。
鲁义善告诉记者,海洋微生物不仅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其次生代谢产物及其在医药、环保、能源等领域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后续将开发其活性物质,对样本中海洋微生物的抗菌、抗肿瘤和免疫增强等功能性进行检测,并对其基因的耐药性和致病性进行分析,这些调查数据将为海洋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可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知多D
海洋覆盖地球面积的70%,蕴藏着全球80%以上的物种。而微生物是海洋中的重要生命形式,约占海洋总生物量的 90%,基于分子特征的海洋微生物种类达10亿种,海洋微生物具有陆生微生物所无法比拟的生态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构成了地球上最为庞大并有待开发的资源宝库。
海洋微生物不仅是地球上最大的种质资源库、基因资源库、活性物质库,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病原储藏库。随着近海污染的加剧,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病原耐药性越来越广,变异速度越来越快,人体健康及海洋生态安全受到威胁。除此之外,全球变暖也将导致海洋微生物的爆发性增长。
新闻推荐
科技“补血”,少儿语言培训市场悄悄变脸 “面授+在线”模式渐流行
少儿通过游戏方式学习英语文/羊城晚报记者谭铮今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主打全外教上门教学的莎翁少儿家庭英语宣告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