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观察·肖俊专栏
近日深港合作会议在深圳召开,深圳市市长陈如桂与香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共同出席了会议,就深港合作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共识签署了系列合作方案。在回应媒体时,陈如桂透露了一批先行先试的创新政策正在制定之中,而张建宗则表示莲塘口岸预计今年年底完工。意味着深港合作真正进行中。
事实上,早在大湾区规划纲要发布之前,深港合作已经开展了多年,两地已经在通关、教育、科技、金融等领域开展并实施了很多合作。在前海自贸区设立之初,深圳与香港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合作,在对前海进行长期规划时进一步吸取借鉴了香港经验智慧,为深圳未来发展寻找和确立新的起点和方向。而近期,两地已就河套地区既定的合作方案进行了开发建设,莲塘口岸就是两地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去年底,国务院批复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穗港深是大湾区的中心规划中的中心城市,深圳也由此将承担更为重要的区域角色。作为中国最成功的经济特区,深圳尚在蛇口工业区刚刚设立之时便在学习、借鉴乃至移植香港的城市规划与经济管理经验。
如今深圳以高新科技的创新力、市场开放程度、城市宜居程度以及人才密集度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成为中国极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城市。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香港在国际贸易与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要看到香港作为世界著名自由港的经济自由度方面仍位居全球前列,以及政府廉洁指数一直排名世界前列等事实。在超前城市规划、高等教育国际化等方面仍然是内地城市学习的榜样。
随着大湾区规划出炉,深港也将进行更全面的合作。不过,合作既与自身优势有关,也与自身需求有关。就香港方面而言,历史悠久的零关税转口贸易仍然是香港经济的主要支柱,因而为内地居民赴港旅游购物消费提供优良商务环境仍是维系香港经济稳定增长的基本需要。换言之,香港将口岸建设列为两地合作以及大湾区经济合作的关键项目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就深圳方面而言,对香港的金融服务、高等教育、港口物流、进出口服务始终保持着日益旺盛的需求,香港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社工服务、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先进理念与具体经验值得深圳了解和学习。
在笔者看来,深港两地可以在各自的优势与需求中谋取深度合作。首先,深圳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与日俱增,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成深圳及大湾区谋取未来全球市场国际地位的核心竞争力。香港应在这一产业趋势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鼓励区内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服务企业以及致力于实体经济的企业家,通过多种方式进入高新科技相关产业,共筑高新科技产业的龙头地位。为此,深港两地需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其次,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香港的一大优势。香港高校的科研水平一直位居亚洲前列,高等教育的落后不只是深圳的短板,也是整个珠三角城市群的短板。深港两地有必要开展更深层次的高校合作与交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持续的科技创新力和高素质人力资源。尤其是深圳高校,除需在人才国际化上做出更多努力外,也应主动加强与香港高校的合作,促进两地学术科研、大学生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
再次,任何一个区域的未来前景都离不开青年人,深港两地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禀赋不一样,但都应高度重视如何为青年人创造一个有竞争力但也有一定确定性的就业环境。从未来大湾区的发展前景来看,大湾区市场规模较大,企业数量众多,能够为香港人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香港政府有必要制作更符合大湾区发展需要的大学专业目录及就业指引,鼓励香港青年投身大湾区建设与发展。同时,也适度放宽内地青少年赴港升学深造条件,放宽内地优才赴港就业、定居的条件。赢得青少年,才能赢得未来。
(作者系深圳大学副教授)
新闻推荐
晶报讯(记者王卓芬通讯员李璇)有耳鼻喉方面的问题请看过来!4月12日上午9点-11点,深圳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将在该院二门诊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