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堆清理后显得很开阔。
▲整治前的新寮村一角。
沐浴着午后的春日暖阳,西区街道新寮村村口一处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荒草地,在隆隆的推土机轰鸣声中被平整一新。“这里将建起花坛、植上绿草,成为村里一道新的风景线。”村民黄福星充满期盼地说。
今年3月以来,西区街道全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如火如荼开展,努力让村民生活环境更优越,幸福感更强。该街道正借鉴一流城市“三旧”改造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城乡结合部的“微改造”和综合整治,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实实在在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成果。
现场 清除环境“黑点”,村容村貌大变样
沿着文化主题公园附近的一条小巷走去,迎面是一幅墙绘,上面描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醒目而震撼。巷道干净整洁,池塘边上翠竹葱茏。
塘尾村这个辖区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约3310人的村,是大亚湾的“明星村”,作为省级文明村,村民超前的规划、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备受赞誉。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杂物乱堆放以及建筑废料、生活垃圾遍地的现象在内街小巷较为严重。
“以前这里是一个垃圾场,一到夏天臭气熏天。”在塘尾村一处新潮靓丽的3层小院前,村民朱育明感慨道:“整治后这里焕然一新,垃圾清走了,臭味没有了,生活更舒心。”对于塘尾村村民而言,这种全面的环境整治活动,不仅清除了各处环境“黑点”,更将生活新风带进了农家:“如今环境靓了,大家都不忍心再去破坏。”
这样热火朝天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仅在塘尾村开展,在西区街道樟浦村同样正在积极推进。记者来到樟浦村看到,施工人员正加紧工作,疏通村里排水排污管网,将以前敞开的村中排污管网进行集中整治,重新疏浚,并进行加盖封闭,让村中的臭水沟变成清水道。
“当前,我们正根据区委、区管委会的工作部署,以"三清三拆"工作为抓手,整治村容村貌,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西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新强坦言,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得益于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外,还得到了村委、村民的一致认可和大力支持、积极配合。“这说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致的,我们推进这项工作,满足了老百姓期许生活更加美好的愿望。”刘新强说,对城乡结合部的“微改造”和综合整治,不仅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更让群众的生活习惯、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
管理 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排名
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这是西区街道今年初制订的工作要点之一。该街道以“美丽乡村”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结合卫生村创建,加强环境卫生知识宣传,突出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从去年开始,该街道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和“五清”专项行动,深化细化河长制工作,严厉打击跨境倾倒固废行为,构建起一流的人居环境。
其中,重点对西区老畲村辖区和深圳交界处附近的卫生“黑点”、大件废弃家私家具、建筑垃圾等进行了专项清理,对辖区内主、次干道路上等乱堆乱放、违法倾倒的建筑垃圾、大件固弃物垃圾等进行了常态化清理清运。清理了10间养殖场和5间“散乱污”企业,新铺设污水管网达8.36公里,完成了4座村居厕所的改造,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共计20处,建成垃圾收集点约161个,已配备保洁员136名。
为防止工作“一阵风”现象发生,西区街道坚持落实“三个一”清洁整治活动,建立起“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排名”的常态管理机制。
成效
获评省宜居村庄2个 市宜居村庄6个
与此同时,该街道顺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新形势,完善辖区“四横十纵”路网建设,并配合相关部门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强化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监管,坚决杜绝污水偷排、雨污混排、设施闲置等现象。
“成效已初步显现。”刘新强说,随着一系列工作的顺利开展,辖区村道硬底化里程超过12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道路;辖区97个自然村、5375户家庭已实现供自来水;建成村居公共代办点14个,为村居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截至目前,该街道获评生态创建村10个(塘尾、上田、上杨、荷茶、新寮、新畲、老畲、塘布、横畲、樟浦),获评市宜居村庄6个(塘尾、新寮、老畲、上杨、横畲、塘布),获评省宜居村庄2个(塘尾、新寮),获评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1个(塘尾);上杨村、东联社区于2018年度被省爱卫会授予“广东省卫生村”称号。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欧阳德辉 通讯员徐 宏 陈 瑀
新闻推荐
湾区观察·肖俊专栏近日深港合作会议在深圳召开,深圳市市长陈如桂与香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共同出席了会议,就深港合作交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