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为促进海内外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日在深圳举办的2019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特别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馆,这是大会首次设立该专馆,这里汇聚了中、英、德、美、捷克、挪威等国家的近两百个科技成果项目琳琅满目。一大批海外名校的博士“扎堆”在此推介各自的发明专利,吸引众多人观展,并现场进行交流合作。
记者注意到,科技成果转化专馆展示的大部分是海外名校博士带来的项目,旨在推动全球智力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何平博士和20多名专家从国外抵达深圳后,一直马不停蹄地参加人才交流大会的各类活动。他说:“深圳投资环境好、机会多,人才交流大会的平台让我们与各类人士有了很好的沟通交流机会。”
何平这次带来了三项科研成果,并在大会上进行了路演。他在2017年初提出,“湿法脱硫”排出的白色烟雾,是导致中国大面积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观点引起广泛关注。在何平和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专家的努力下,这个观点逐步得到国内专家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认同,目前不少省市推出环保条例,要求对“湿法脱硫”引起的“有色烟羽”进行“除湿脱白”治理。据悉,目前徐州已成为中国首个以“除湿脱白”为主要手段开展雾霾治理的城市。
记者发现,这里展示的成果涉及方方面面。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刘汉兴的成果“人工智能大数据生态平台产业化”,可给平台上的产业链公司和海量用户提供精准增值服务;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尤逢尧的成果“新一代微生物液应用技术研制”,研究和开发微生物在医疗健康、食物和环境领域的应用;美国南加州大学丁力行博士的成果“污染场地调查修复技术”,适合多种污染类型土壤治理;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博士后白景文的成果,实现了复杂数据的可视化……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以来,进一步激发了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广东君言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月琴说,这部法律的一个亮点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多渠道解决融资困难”。
黄月琴认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运用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由于科技成果及其知识产权自身的特点,成果在转化过程中融资难度较大。为了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难度,修订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从风险补偿等角度做了考虑,如国家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符合科技成果转化特点的保险品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保险服务;鼓励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或风险基金,其资金来源由国家、地方、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提供,用于支持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科技成果的转化。这些条文规定,实质性加快了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前来展出成果的海外留学博士普遍认为,中国近年来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特别是深圳以创新为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拥有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土壤”及各种配套环境,这是吸引他们前来的重要原因。他们希望通过人才交流大会这一平台,为自己的成果找到好的归宿。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王茂程通讯员胡泽瑜温小龙)光明三男子刁难夜宵摊店主后,强行让邻桌女生“敬一杯”当女朋友,被拒后竟将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