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融媒记者 张星 通讯员 钟美玉 廖峰 黄晓玲 文/图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用无微不至的护理换来患者的康复,他们的工作平凡、枯燥、劳累,虽然不出类拔萃,也没有光彩照人,但却无比神圣,他们被尊为“白衣天使”。
在龙岗,有7342名“白衣天使”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他们用一颗善良的心守护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默默奉献着,用真诚和平凡的爱去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他们之中的优秀代表,近距离感受“白衣天使”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周秀红: 热爱让我有了“永动力”
5月8日,龙岗中心医院正在举行护士节庆祝活动,1000公里之外的那坡,该院选派驻点对口帮扶的大外科护士长兼神经外科护士长,挂职广西那坡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周秀红也正在忙碌着。从业26年以来,她始终奋斗在医院急重病人最多的科室,急诊科、ICU、脑外科……每个地方都留下了她的印记。
2018年9月,周秀红远赴那坡进行护理帮扶,帮助那坡县人民医院筹建ICU、建立优质护理服务质量体系,提升护理管理水平,助力医院创建二甲。在经过实地调研之后,周秀红发现,医院最缺少的是软实力的提升,随即制定了一系列提升方案。随后,周秀红从查房做起,为当地的护士们示范如何开展优质护理,如何开展诊后随访等等,看到周秀红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家也纷纷开始接受并学习,更有其他科室的医生,请周秀红到科室去培训。在她的影响下,医院护理水平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越来越得到认可与尊重。
飒爽铁娘子是医院同事对周秀红的第一印象,当别人问她为何总有用不完的精力、想不完的好点子,她的回答朴素而实在:热爱,让我有了冲在最前线的“永动力”。
杨元立: 男护士的“侠骨柔情”
在以女性为主的护理岗位上,即使男护士越来越普遍,也依旧是少数。在十年前就成为一名男护士的龙岗中心医院ICU主管护师及呼吸治疗师杨元立,便是其中一员。从以往被误解、被异样对待到如今被需要甚至“吃香”,他走过了不一样的十载岁月,却坚守着最初的信念:坚持初心,向着目标奋进。
去年,医院收治了一位特殊的甲流病人,其已怀孕6个月,情况非常特殊。一入ICU,病人就进行了严格的特殊隔离,即便如此,病人氧合一直在100以下,胸部X线显示为人们常说的“白肺”,情况十分危急。见此,杨元立积极和医生沟通呼吸支持方案,并想到了很适合患者的APRV机械通气模式,为患者治疗原发病争取更多时间。此后,即便是下夜班,他也连续三天三夜守在科里,不停为患者测量呼吸力学,评估参数使用的合理性,直到患者最后做上ECMO并成功安全转院,他才松了一口气。不久前,杨元立又在ICU见到了这位患者,她已经当了妈妈,还第一时间喊出了杨元立的名字,“这让我非常的感动。我们的付出换来了病人的健康,这种满足感,其他的东西根本比不了。”
周菲: 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最好
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平凡和奉献,但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推拿科护士组长周菲看来,“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最好,就是不平凡。”
从事护理工作13年来,周菲一直是其所在科室的“明星护士”,推拿科慢性病患者多、“老面孔”多,不少患者入院时都会指定让周菲护理,而她受患者认可的“秘诀”其实就是“多做一点”。不论护理多少患者,周菲都会清楚记住他们的姓名,还会亲昵地称呼患者的小名,既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也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今天被一位78岁的老人戳中泪点,我只是做了该做的,老人却用报答二字来回馈,这些天的工作压力,都因这份理解而化解……”这是周菲4月23日发的一条朋友圈。原来,78岁的李奶奶被送到医院时已失去意识,病情危急,周菲主动承担起护理工作,在为老人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同时,还根据老人的病情邀请相关科室进行会诊。看到李奶奶多天未进食,周菲便耐心哄她喝粥;看到李奶奶因病情反复而情绪不佳,周菲就会积极做好精神鼓励和心理开导。事实上,这些并不属于周菲的工作范畴内,“但只要能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我多做一点没关系。”
黄晓珍: 为急救患者 争取每一分生存可能
急诊科室常常被比喻成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个浓缩着人生百态的科室,龙岗区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护理组长黄晓珍与死神“赛跑”了十年,和同事们一起留住了一个个濒危的生命。
身材娇小、看上去弱不禁风的黄晓珍却有个出了名的绰号——大力士。在随120急救车出车时,黄晓珍不仅要扛着15斤重的出诊箱奔波,有时还要抬担架、背患者……只要能赢得救治时间,什么样的体力活都难不倒她。前不久,黄晓珍接到一个饮酒过度导致呕吐物呛进气管而窒息的患者,送进急诊时已经没了生命指征。面对危急状况,黄晓珍和同事们不顾患者身上的污物,立刻展开急救,经过争分夺秒的抢救,病人心跳和自主呼吸慢慢得到恢复,待病人病情趋于稳定后,黄晓珍和同事们才抽空去处理衣服上的污物,“抢救的时候,脑子里只有病人,就想着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可能就会把他拽回来。”
10年急诊工作经历,让黄晓珍感受过绝处逢生的狂喜、回天乏术的悲恸、生死未卜的无助和性命相托的信任,但每当一个个患者健康出院、一份份病例归档时,黄晓珍都会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心存敬畏,认真对待每一个生命,为急救患者争取每一分生存的可能。”
策划:笪峰 艾丽 统筹:刘尚丽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李丽通讯员杨凡)日前,记者从龙岗区教育局获悉,龙岗特殊教育报名工作已启动,报名时间截至5月10日17:00。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