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今年自龙舟水爆发以来,从5月20日到27日仅一周的时间,深圳就分别在20日、23日、27日发布了三次分区暴雨红色预警,这也是近十年内首次“一周三发红暴”。
目前,深圳仍处在龙舟水时节,未来两天深圳市仍有强降水,需重点防御持续强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城市积涝等次生灾害。
龙舟水突发性强累计雨量大局地性明显
据气象测报,20日夜间深圳市出现今年第一轮龙舟水,暴雨主要出现在深圳市西部的光明区、宝安区和龙华区。最大累计雨量 122.1毫米,最大小时雨量为 112.2毫米,均出现在光明区塘家站。
今年第二轮龙舟水出现在23日午后,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深圳市西北角的光明区和宝安区北部,出现了暴雨,局部大暴雨。最大累计雨量 203.1毫米,最大小时雨量为136.5 毫米,均出现在光明区后底坑水库站,该站先后打破了深圳市滑动1小时雨量和滑动2小时雨量两项雨量记录。
27日凌晨到上午深圳市出现第三轮龙舟水,最大累计雨量246.8毫米,最大小时雨量为101.7毫米,均出现在大鹏新区溪涌站,各区中平均雨量最大92.0毫米(福田区)。
记者从深圳市气象台了解到,从这三轮降水过程可以看出“龙舟水”有着以下特征:一是突发性强,龙舟水期间季风强盛,一旦达到触发条件,很容易变激发起强回波,带来突如其来的强降水;二是累积雨量大、持续性强,在南海夏季风背景下,西南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补充水汽,这期间的雨就像开了水龙头一样,很容易出现极端性强降雨;三是局地性明显,各区生效的暴雨预警级别不均,出现某区域发布暴雨分区红色预警,其余区域发布较低级别暴雨预警的现象;四是短时雨强大,龙舟水期间海上暖湿气流活跃,携带大量的水汽和能量,带来极强的降水,还可能伴随雷电等强对流天气。
未来两天仍有强降水,重点防御次生灾害
据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程正泉分析,在季风爆发以后,海上的暖湿气流吹向华南,容易在华南沿海一带形成很强的暴雨天气,这种降水称为“暖区暴雨”。
暖区暴雨主要有2个特征,一个是雨强非常大,一小时出现50毫米,甚至100毫米以上的降雨都是比较常见的,另一个是累积雨量会相当大,像近期广东省西部沿海出现了频繁的暖区暴雨,珠江口西侧珠海最近几天已经出现了超过600毫米的降雨。
为什么深圳强降雨局地这么明显?制约暖区暴雨落区强度的因素有两点,一是暖湿气流的主要汇合点,另一个是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形态。最近一周副热带高压偏强,同时西南季风的大风轴位于粤西一带,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向粤西沿海输送。而深圳处在季风轴的东侧边缘,水汽和能量输送相对较弱,导致了深圳近期降水局地明显。由于水汽、能量充足,这种降雨一旦出现,强度相当强,预报难度也比较大。
目前,深圳仍处在龙舟水时节,接下来深圳出现暖区暴雨到大暴雨的可能性依然很大。据气象预报,未来两天深圳市仍有强降水:28日夜间至29日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伴有短时强降雨和7级左右大风,29日23℃-26℃;30日有(雷)阵雨,局部暴雨;31日-6月1日有阵雨,部分时间雨势稍大。需重点防御持续强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城市积涝等次生灾害。
新闻推荐
编者按:“今天有必要重提那句话,学好数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近日,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在未来论坛深圳技术峰会上的一句话,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