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尹春芳)高温下融化的锡液倾泻入冷水中爆炸开来,会变成什么形态?金属的锡和废弃的残损木材,是否可以天衣无缝融合在一起?用传统竹艺编织技巧对锡条进行编制,会呈现什么触感?把锡片缝制成一本书的封面,会带来何种阅读体验?当代设计作品镶嵌在锡器物表面,又会诞生怎样的冲突与调和?
日前,在深圳和艺社举办的“锡的觉醒——弥生”当代锡艺实验展,一群热衷于探索锡这种生僻金属的设计师,为观众带来了许许多多关于锡的奇妙实验与产品成果。活动由深圳本土知名文创品牌“慢物质“策划发起,呈现慢物质旗下的“锡木作”团队以锡为载体的创作实践,将基础材料及技术与传统民艺、当代艺术、视觉设计、文创产品多维度熔合,进行系统性探索。
慢物质创始人曾令波回顾了团队投身锡艺研究的初衷。他表示,出于对当下大量被浪费的珍稀木材的痛惜反思,及对日益淡出现代生活的古代锡工艺的当代延续,慢物质“锡木作”团队探索三年,在传统手艺人及现代技术设备的参与下,实现了将锡充分融补进天然残破的废弃木料,使其重获新生,这一系列产品被命名为 “弥生”,也是这次展览的主题。而“锡木充分熔补”这一关键技术也申报了发明专利。
开幕式启动环节,锡木熔补的过程被现场演示,现场观众纷纷起身围观。“锡木作”项目发起人刘志炼与罗梽明一同将熔化的锡浇铸入刻有“弥生”二字的木板,火热的锡液在文字中流动、充满文字的每一个笔画,并慢慢与其融合成一个整体,最后冷却凝固定型,宣告展览正式开幕。
记者了解到,展览设置了锡艺探索实验回顾、创作邀请展览、民艺藏品及工具展、锡木作概念品及新品展几大区域,展示了三年来慢物质“锡木作”团队与锡碰撞出的种种成果。现场设有体验区域,逛展的朋友可以亲手凹捏或利用锤子錾刻刀体验锡的材质特殊性。正如开幕式中宋协伟所感叹:“深圳年轻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工艺、材料、手段的关注让人来不及惊讶,颠覆了以往商业设计为主的印象,让人感动。”确实,站在文化裂变与时代快进的路口,慢物质提供了一个面向现代材料技术研究者、传统手艺人、设计师的交流场,为深圳设计的跨专业、跨领域多样化合作及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闻推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徐兴东)记者从深圳市轨道办获悉,昨日赣深高铁伯公坳2号隧道成功贯通,这是赣深高铁塘厦至深圳段贯通的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