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无人机晓spark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阮元元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轩慧
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2023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还将走进深圳中小学生课堂。昨日,《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在最新一期政府公报中亮相。
该《计划》以构建开放共享平台为支撑,以加快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为先导,以培育智能经济体系为主攻方向,将夯实人工智能算法、芯片等核心环节,发展智能家居、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产品,推动人工智能特色应用示范,促进技术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发展,将深圳发展成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目标:2020年培育10家细分领域龙头
《计划》称,到2020年,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示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助推深圳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新建10家以上创新载体,组织实施20个以上重大科技产业发展项目,引进培育3-5个国际顶级人工智能团队、5-10家技术引领型研究机构,培育10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
到2023年,深圳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取得突破,开放创新平台成为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标杆,成为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应用先导区。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建成20家以上创新载体,培育20家以上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龙头企业,打造10个重点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
任务:
建设人工智能制造业创新中心
《计划》表示将聚焦人工智能重大科学前沿导向,在理论和应用基础两个层面组织实施重大基础科研专项,突破人工智能领域共性理论问题。
支持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混合增强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创新性架构、高级机器学习、类脑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开发面向人工智能的关键基础软件,发展数据深度搜索、知识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核心算法,重点强化计算机视觉优势,发展新一代语音识别技术、跨媒体感知技术、自主无人智能技术,形成成熟、完善的技术体系。
建设产业创新载体,建设人工智能制造业创新中心及一批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
支持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医疗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等关键零部件、智能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为行业应用提供产品支撑。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集群。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沈婷婷、通讯员王站嘉报道:5月28日,记者获悉,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中国深圳)与南方科技大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