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6月3日,来自深圳两级法院的全国模范法官、省市优秀法官,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审判业务专家、二等功以上荣立者共60余名先进典型人物,在革命圣地延安参加由深圳法院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鹏法先锋再出发”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教育发挥“领头雁”作用,加强法院人才队伍建设。
这些先进典型代表了深圳法院各项工作的最高水平。近年来,深圳两级法院通过走出国际、深入高校、锤炼审判专业能力,着力提升法官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打造与深圳一流营商环境相配套的司法人才队伍。
●南方日报记者陈熊海
让革命老区精神在特区焕发新的光芒
“深圳法院在改革创新、审判执行、司法改革和队伍建设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有的工作还为全省或全国法院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了应有贡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苏茂荣表示。
深圳与延安,虽然相隔千里,却在不同时代担负了“特区”的伟大使命。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万国营表示,“改革再出发”选择延安作为主题教育活动始发站,是为了追根溯源,开创新时代特区法院工作新局面。
此次活动让这些先进典型领悟“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的精髓要义,把革命老区精神带回深圳两级法院与特区精神相融合,让革命老区精神在特区焕发新的光芒。
“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中汲取动力,在审判工作中恪守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深圳中院速裁庭副庭长朱珠说。
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党龄的老党员,深圳中院刑一庭审判员何远彬表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正当时,作为一名奋战在刑事审判一线的青年法官,要在办好每一宗案件、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几年我深度参与了一些智慧法院的信息化项目,体验到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融入司法的深度,似乎看到了法院未来的模样。”深圳中院立案庭副庭长唐国林说,从延安这个马锡五审判方式缘起之地,看到了调解这个东方经验在社会主义法治事业中地位,“技术是冰冷的,司法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有温度,调解真实展现了司法关心人的温暖,对社会关系起了极大的正面引导作用,让群众更便捷、司法更透明,群众的获得感更强,司法就更有温度。”
“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司法公正”
参加本次活动的先进典型有的是审判业务专家、全国模范法官;有的是岗位标兵、先进个人;有的是领军人才,学术精深、理论精湛;有的是多面能手,技能高超、成绩斐然。
“通过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意识和站位意识,看清未来的道路怎么走,不忘初心、牢记民心,通过发挥"领头雁"作用实现整个法院人才队伍业务素质、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廉洁意识质的飞跃。”深圳中院组教处处长陈厚铭说。
深圳法院是全国案件量最大、工作任务最重的地方法院之一,也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比如,参加本次活动的唐国林担任法官16年,起草过十几项重大调研课题并参与出版过法律专业书籍,同时也是调解高手和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的实践者,七年来,二审民事案件调解数和调解率一直保持着最高纪录;何远彬作为第六届深圳市优秀法官,在2016年创造了深圳中院刑事审判法官个人结案数的最高历史纪录,并获得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司法理念要跟国际接轨。为此,深圳中院连续7年共组织130多名法官前往境外学习。”陈厚铭说,不少法官到美国、英国、德国等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国家,学习国外先进的办案经验和司法理念,指导深圳的司法审判实践,还组织法官到香港大学进行普通法硕士学习。
除了前往境外学习,深圳法院还立足国内,派遣法官前往西安交大、西南政法、云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高校学习培训,近3年每年均组织2—3批次前往国内名校深造。
此外,深圳法院还开展裁判文书撰写专项培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在首次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的评选中,深圳法院有两篇判决书入选。
“优化营商环境离不开司法公正和法院人才建设。”陈厚铭说,服务营商环境建设,去年深圳法院收案超48万宗,审判质效越来越好,法官的办案水平越来越高,这与深圳法院人才建设的工作分不开。
新闻推荐
《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发布 2023年AI核心产业规模破300亿元
大疆无人机晓spark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阮元元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轩慧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